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继承法 > 遗产 > 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

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

时间:2024-07-25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7311
处分权通常是所有人拥有的权利,处分就是对一件事物进行变卖、处理或者丢弃,那么对于国家遗产来说谁是所有人呢,国家遗产通常说是属于全世界的,那么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的内容为你答疑解惑。

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根据《民法通则》第73条的规定,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征。任何组织或个人都被禁止侵占、哄抢、私分、截留或破坏国家财产。相较于其他所有权形式,国家所有权具有其独特的法律特征,即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

国有遗产的所有权

国有遗产是全民所有的财产,只有代表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才是国有遗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才能对其所有的遗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地方各级政府没有对其进行处分的权利。

非法处分国家遗产的行为

然而,一些地方在未经国家授权或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情况下,以遗产所有者的身份擅自处置世界遗产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即便在决策过程中组织过专家评审,这仍然是侵犯国有遗产国家所有权的非法行为。

若地方各级政府都能处分国家遗产,就容易导致地方为了地方利益和经济利益而对遗产进行轻率处理,从而造成国家遗产的破坏,损害的将是国家和民族的全局和长远利益。

重申和强化国家遗产的国家所有权

为了解决我国遗产被破坏的问题,特别需要重申和强化国家遗产的国家所有权及处分权,并建立相应的国家遗产处置决策机制,以有效行使国家遗产的处分权。

问题与现实

行政化的遗产处置决策

在当前我国遗产管理实践中,遗产处置决策行政化,缺乏科学、完备的遗产论证和决策机制,评审专家人情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地方政府的决策问题

地方政府往往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处置国家遗产,虽然有时会邀请专家进行论证,但主导决策意见仍然是地方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然而,事实已经证明,地方政府的利己动机和简单、草率决策在实践中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遗产被毁事件。

处分权与行为能力的区别

处分权不同于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使法律行为发生效力的能力,而处分权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处分权只是处分人与被处分权利之间的关系,即被处分权利属于处分人自由支配之列。因此,处分权与行为能力应予以区分。

崔*远将处分权解释为处分能力,并认为它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之一。然而,这种将“权”字替换为“能力”的见解混淆了不同法律制度的性质差别,因为“权”与“能力”并不等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继承人低价变卖遗产对债权人债务清偿的影响

    继承人低价变卖遗产对债权人债务清偿的影响。讨论了遗产变卖的价值与债权人或受遗赠人的利益关系,如果继承人串通买家低价出售遗产会导致债权人损失,并需承担赔偿责任。遗产的确认涉及合法取得方式、实际所有权、区分个人和共有财产等。最新资讯涉及遗嘱继承中的不同情

  • 遗产继承纠纷的处理规定

    我国遗产继承纠纷的处理规定,包括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养老育幼保护弱者原则以及互谅互让、协商处理、充分发挥遗产效用原则。继承法规定了继承权的主体、客体、内容等事项,并详细阐述了在遗产处理过程中的相关规定,以确

  • 财产损害赔偿的侵权行为解析与法律应对

    本文介绍了国民法通则中有关财产损害赔偿的侵权行为,并对其他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根据国民法通则第71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

  • 公司辞退员工是否应该支付赔偿金?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民法通则中关于财产损害赔偿的侵权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国民法通则明确了财产所有权的定义和取得方式,并对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和公民的个人财产进行了

  • 所有权基本内容
  • 对容易变质无主物品的处理的法律规定
  • 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