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将一张面额为20000元的定期存折在婚前交给王某,并表示将该存款赠与王某,王某也欣然接收,但陈某未告知密码。婚后几个月,由于夫妻感情不和,陈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法院裁定将王某持有的存折上的2万元存款归还给自己。而王某认为,该存折是陈某婚前赠与所得,存款应归其所有。
根据现行司法实践,一般将赠与合同视为实践合同,必须将标的物实际交付,赠与合同才能成立并生效。在本案中,原告陈某未告知被告王某存折密码,导致被告王某无法实际取得该20000元存款,因此赠与合同并未生效,王某无权取得该20000元存款的所有权。
关于赠予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目前存在很大争议。原告陈某已经对被告王某实施了赠与财产的行为,被告也进行了接收,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因此该赠与行为依法成立并生效,该赠与存款应归被告所有。
对以上两种观点,本文作者均不完全赞同。理由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根据第186条第一款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根据第188条的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根据以上规定,赠与合同的成立仅需赠与人与受赠人就无偿转移财产意思表示一致,“一诺即成”。因此,本文作者认为赠与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双方的赠与行为依法成立并生效。
对于双方争议的赠与存款归属问题,关键在于原告是否能行使撤销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的财产,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陈某将所赠与的存折交给王某,但未告知其密码,导致王某虽然持有存折,但实际上无法取得该20000元存款。
因此,陈某赠与的存款应视为未交付的财产,其所有权仍归陈某所有,并没有发生转移。根据合同法第186条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回赠与,因此原告陈某完全可以行使撤销权,以取回其赠与的财产。
合议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宣判的时间规定。合议庭审理案件一般期限为六个月,可因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宣判时,法院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期限及法院。对于离婚判决,需告知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前不得另行结婚。当庭宣判的,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房屋赠与合同违约的赔偿责任及赠与人不再履行赠与义务的条件。在普通赠与合同中,赠与人通常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当涉及社会公益或经过公证的合同时,赠与人可能需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此外,当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并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时,可不再履行赠与
公司股东变更风险的防范方法。包括督促公司履行变更义务、股权转让方如实告知义务及承担责任、预先约定谈判成果减少缔约过失、保证协议履行并保留中途解约权、约定股权交割前负债风险承担以及监督协议履行和违约救济。同时,也讨论了股东变更后原股东的责任,包括承担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