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被告于2013年9月4日经人介绍认识,于××××年××月××日登记结婚。双方均系再婚。婚后未生育子女。原告曾于2014年1月14日向法院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法院判决原、被告不准离婚后,双方夫妻关系仍未得到改善。原、被告无婚后共同财产,无共同债权。原告及其母亲分别于2013年10月17日、2013年10月18日、2013年10月20日、2013年10月21日、2013年10月23日为被告打款共计115700元。现原告再次诉请要求与被告离婚,要求被告返还原告已收受的现金115700元。被告则辩称,原告所诉现金被告已收到,但该款项是婚内赠与,是对夫妻财产的支配,且该款项被告已全部消费完毕,不具备返还的条件。
法院审理后认为,对于原告主张要求被告返还115700元款项的问题,本院认为,是否应予以返还的焦点在于该款项性质的认定。原告主张该款项系被告向其借款,被告主张该款项系婚内赠与。原告为此提供的证据为欠条一份及被告还款明细一份,原告陈述该欠条与离婚协议书系同一天书写。被告辩称对还款明细一份记不清了,对欠条持有异议,被告辩称没有为原告书写欠条,欠条上的签名是一份保证书的签名。由于原、被告对欠条的形成均放弃鉴定,因此,本院对原告提供的欠条的真实性不予确认,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被告向原告借款的事实存在,本院对原告的该项主张不予审理,原告可待取得证据时另行向被告主张权利。
大家都知道,夫妻结婚后所有收入,大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在很多离婚案件中,却会出现婚内夫妻一方向另一方借款并打欠条的情况,那么,这个欠条是否有效?夫妻之间能否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人民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对自己财产的意思自治。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签订了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的书面协议, 则婚内的借款关系合法有效。当然,如果没有签订婚内财产协议,夫或妻一方向另一方借款的,要依照《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进行审查,如果款项来源于一方婚前财产或婚后专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则借款关系合法有效;但如果款项的来源,出自于某一方保管或占有的夫妻共同财产,就不能认定为有效。
离婚财产分配的原则。首先提及了双方协议处理和人民法院判决为主要原则。接着列举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劳动所得、继承和受赠的财产、知识产权等。之后,针对特殊情况下的财产处理,如复员军人的费用、分居两地的财产、婚前个人财产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借款购置
离婚时关于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的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如婚前承租、婚后共同居住或共同偿还借款等,夫妻双方均有权继续承租公房。处理此类问题时,应优先考虑抚养子女、女方、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以及无过错方。若公房由一方承租,承租方应适当补偿另一方。若公房面
房屋赠与合同违约的赔偿责任及赠与人不再履行赠与义务的条件。在普通赠与合同中,赠与人通常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当涉及社会公益或经过公证的合同时,赠与人可能需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此外,当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并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时,可不再履行赠与
夫妻欠款离婚时女方净身出户的处理办法。在夫妻欠款情况下,离婚时如果欠款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女方仍需承担偿还责任,但如果证明是男方个人债务或借款未用于共同生活和生产经营,女方可能无需承担。净身出户的约定需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不能损害第三人权益,且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