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状况显著恶化是指在赠与合同成立之后发生的情况,而不是在合同成立之前。如果赠与人本身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仍然表示赠与意愿,实际上赠与行为缺乏真实意图,赠与合同根本无法履行。
2、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导致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济或个人的家庭生活困难,无法维持正常生计或履行扶养义务等。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不论赠与合同的订立方式如何,赠与的目的性质如何,赠与人都可以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赠与义务。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在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活动中,某些企业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或以认捐书的形式认捐后,又以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为由,拒绝履行认捐的款物。
1、财产赠出后,时过境迁,如果赠与的财产已经消耗,再行返还已经困难。尤其是出于救灾、扶贫、助学等公益目的的捐赠,如果款物已经用于捐赠项目,比如救灾物资已经分发,助学款物已经用于建设希望小学,再行返还已经不现实。
2、如果返还赠与物,将导致受赠人的生活、生产经营发生困难,对受赠人也是不公平的。
3、财产赠出后再请求返还,不利于当事人之间关系的稳定。因此,合同法采纳了上述意见,删去了赠与人可以适当请求返还赠与的财产的内容。
关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关于立遗嘱时继承人是否可以在场的问题,以及相关的遗嘱形式和见证人的规定。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必须在场,但继承人不能作为遗嘱的见证人。遗嘱的形式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其中口头遗嘱仅在
房屋赠与合同违约的赔偿责任及赠与人不再履行赠与义务的条件。在普通赠与合同中,赠与人通常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当涉及社会公益或经过公证的合同时,赠与人可能需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此外,当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并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时,可不再履行赠与
遗嘱合法性审查的步骤以及处理遗嘱纠纷的方法。在存在多份遗嘱的情况下,需先审查遗嘱的合法性,确定有效遗嘱。若存在相互抵触的有效遗嘱,按公证遗嘱优先、最后订立遗嘱优先的原则处理。遗嘱不必全部公证即可生效,符合法律规定的五种方式之一即可。
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符合上述条件的,不论赠与合同以何种方式订立,不论赠与的目的性质如何,赠与人可以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赠与义务。合同法采纳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