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纠纷的调解工作应当充分利用其固有特点,以提高调解成功率,并保障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调解过程中,应当更加耐心、细心、诚心。具体而言,应当耐心听取当事人的倾诉,耐心进行说服和教育工作;细心安排调解时间,尽量确保双方到场,细心照顾老年人的情绪变化,细心保证调解内容的完整;以诚心对待当事人,用诚心感化当事人。
赡养纠纷的调解工作旨在达成调解协议,但通常还涉及其他家庭矛盾纠纷。因此,在调解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赡养纠纷的履行,并以解决其他矛盾纠纷为切入点。有时,也需要解决当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纠纷。这要求我们找准矛盾焦点,有的放矢,注重调节效果,同时讲求工作效率。
考虑到许多赡养纠纷中的老人行动不便,为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我们可以到当事人所在地进行调解。这不仅方便了当事人,还可以起到法律宣传的作用,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赡养义务既可以通过法律调整,也受到道德的约束。在调解中,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要从法律角度进行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从道德角度让当事人明白赡养老人是其应尽的义务。
继父是否需要交纳赡养费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但如果继父有退休工资且子女在校上学,则无法要求付赡养费。文章还介绍了赡养纠纷的调解方法,包括丰富调解方法、找准矛盾焦点、强化为民思想、扩大法制宣传效果以及找准法律和道德的结合点
继父子关系赡养费纠纷案例。高某与钟某之间形成了继父子关系,但钟某多年未履行赡养义务,导致双方关系恶化。法院最终判决支持高某的诉讼主张,解除继父子关系,并适当支持其生活费要求。钟某将其在高家工作的报酬作为赡养费用的主张未得到法院支持。
赡养费的起始时间问题,指出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受年龄限制,子女需根据老人的身份和经济状况承担支付赡养费的义务。相关法律包括居家养老和家庭成员关心老年人的要求,赡养人应履行经济供养等义务,且包括配偶在内的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原告卞某与被告顾某赡养费纠纷一案的撤诉裁定书。原告提起诉讼后,因被告顾某病故身亡,原告撤回了对其的诉讼。之后,原告以双方纠纷已自行解决为由提出撤诉申请。法院认为符合法律规定,准许原告撤诉,并裁定受理费由原告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