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一)在达到规定的立案标准的情况下,一般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两种情况都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撞死人后逃逸,是一般逃逸行为,但是要从重处罚,量刑标准在3-7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2023-10-26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根据法律规定,轻伤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行为人受以上处罚并承担赔偿责任。肇事逃逸导致受害者轻伤,处拘留、罚款就可以,在生活中出现交通事故之后,进行伤残鉴定的费用是由申请人自己承担的,伤残鉴定的等
2023-10-26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10-25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对罪过大、罪过较大造成事故的应予以实际处罚,判实刑,不宜判缓刑。而应按交通事故由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2023-10-25
如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引发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发生重
2023-10-25
是合理的处罚决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在理论上,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2023-10-25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对罪过大、罪过较大造成事故的应予以实际处罚,判实刑,不宜判缓刑。
2023-10-24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肇事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
2023-10-24
交通肇事罪不会判死刑,交通肇事罪的最高刑期是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转化成故意杀人的或者故意伤害的,
2023-10-23
增城交通肇事逃逸将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如果说没有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之下,将对此进行一定的行政方面的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情节,对肇事者应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10-23
2011年3月31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x市公安局x分局刑事拘留,x年x月x日被依法逮捕,现羁押于x看守所。上诉人交通肇事罪一案,经xxx人民法院x年x月x号刑事判决书判决,现因不服该判决书故依法提出上诉。原审对上诉人的量刑处罚过重。同时上诉人具备缓刑条件。关于上诉人对
2023-10-22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在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上,行为人是明知故犯,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应该预见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作为过失犯,本罪成立要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要求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出现重大损失。交
2023-10-22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可能会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2023-10-22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
2023-10-22
交通肇事逃逸,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存在交通肇事行为,导致受害者轻微伤的,不构成刑事犯罪,不需要按照交通肇事罪追究责任,只需要赔偿受害者的损失,支付医疗费,误工费,必要的营养费,接受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就可以。
2023-10-22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刑事处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刑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行为人在不明知肇事情况的情况下继续驾驶车辆的行为界定。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指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事故并逃逸的行为可构成交通肇事罪。该罪不适用行政处罚,责任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对逃逸行为人,公安机关会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摩托车酒驾肇事逃逸的法律处罚问题。摩托车酒驾肇事逃逸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之一,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处罚。根据不同情节,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等。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遵守交通规则,杜绝酒驾行为是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必要措施。律师介入量刑和取证过程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