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2000年12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害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些规定将精神损害赔偿严格界定在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之外。
2024-08-18
1996年3月1日实行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151条第1款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其中第2款规定:“如果公民因精神损害,以及在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况下,法院可以责成侵权人用金钱赔偿上述损害。”目前,在法律上对精神损害予以定义上的国家仅见1978年前南斯拉夫债务法。该
2024-08-18
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必要性,但金钱赔偿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对于较轻微或不要求赔偿的精神损害,法院不一定会判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当自然人
2024-08-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公民的人格权、人身权益及人身自由受到侵害时,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同时,违反公序良俗、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权利的行为,受害人也
2024-08-16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它虽然不可能给像财产损害那样以价值予以损失大小的认定,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仍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原则不尽相同。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标准,概括起来,主要
2024-08-12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赔偿以金钱为主,同时可以采取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辅助方式。精神损害赔偿指的是当被害人的重要纪念物品受到损害时,可
2024-08-11
传统损害赔偿法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理由在于,当受害人遭受人身伤害时,基于其意识能力会感觉到肉体上的疼痛,及悲伤、窘迫、不安、恐惧、担忧等精神痛苦,因而法律通过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判予来使受害人的精神得到抚慰,损害获得补偿,心灵创伤日趋平复。而植物
2024-08-09
我国的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竞合主要体现在《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这
2024-08-08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违约方所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得超过其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应当预见规则实际上是确定违约行为与精神损害后果之间的“法律困果关系”的规则,它表征的
2024-08-07
侵害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对受害人所产生的精神损害有轻重之别,因此在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将侵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侵害他人生命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可依照该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赔偿20年。侵害他人健康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
2024-08-07
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离婚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包括精神上的痛苦,如重婚、婚外同居、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导致离异。根据《婚
2024-08-05
依据江苏省相关法律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按精神损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赔偿的数额依据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确定,一般不超过5万元。
2024-08-05
因为猥亵学生是刑事犯罪属于公诉案件,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可以由监护人与犯罪方协商精神损害赔偿,也可以等刑事案件判决生效后,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2024-08-05
(一)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侵权损害赔偿中,应一并提起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请求,否则诉讼后不得提起。3,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包括如下几种方式:
2024-08-04
婚内侵权是指在婚姻关系中,一方违背法律对夫妻权利义务的规定,对配偶的人身权或财产权进行侵犯,并造成对方的人身、财产及精神方面的损害。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根据《民法
2024-08-02
酒后驾车肇事的民事责任问题。文章介绍了酒驾的法律禁止性规定和事故后的民事赔偿处理依据,包括受害人的赔偿内容、精神损害赔偿以及赔偿范围的具体内容。酒后驾车事故的精神损失费计算中,侵权人的过错是重要参考因素。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古代法律中的刑罚制裁体现了对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罗马法典编纂时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开始萌芽,对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从injuria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被害人提起“损害之诉”,自定赔偿数
在我国肇事致死情况下,受害人的近亲属是否可以请求精神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受害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均有权提起民事赔偿请求,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和减轻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灵的创伤,同时慰籍受害人的感情世界,对侵权人进
阿里巴巴将销售假冒服装的淘宝卖家高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高某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并销售假冒ROEM和MO&Co服装,被阿里巴巴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起诉索赔。法院已受理此案。文章还讨论了商誉损失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如何界定侵权期间、确定因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