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干预是指国家利用公证手段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民事流转的合同进行影响、控制和干预的行为。为加强公证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立法在实体法中规定某些合同必须公证,将公证作为该格式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在程序法中,公证机构应被赋予对合同的审查权、修改建议权、生效证明权、拒办权以及合同价款监督权。在公证过程中,公证人员应告知当事人,特别是非提供方,要详细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的含义,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为完善信息监管制度,国家行政监管机关应对受理的格式条款备案申请实行网上审批,并建立格式条款监管信息数据库。对于使用的格式条款违反其他法律法规、未在规定期限内备案,以及存在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不良行为的企业,应将其列入信用评价指标,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共享。
为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基本职责,需要加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只有确立一个在行业中有相当地位的行业协会,才能强化协会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各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亟待加强,这需要监管当局和法制提供相应的条件。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了解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仔细审查约定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关注经营者是否按照公平合理、利益和风险共担、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制定条款,以及是否存在故意规避或转嫁法律责任的情况。对于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格式合同,应注意向相关专业人士请教。此外,对于口头承诺的内容,应要求将其写入合同。
在我国,消费者面临不公平的交易条件时,由于时间、精力、诉讼费用以及可能的回报等因素的考虑,往往选择忍受。即使某个具体案件的纠纷得到解决,如果经营者继续重复使用不公平的条件或条款,其他消费者仍然可能陷入不公平交易条款的陷阱。为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借鉴国外的公益诉讼制度。通过法律规定直接赋予消费者保护团体诉讼主体地位,消费者保护团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提起消费者损害赔偿诉讼和请求停止或禁止违法行为的诉讼。由于消费者保护团体通常具备较多的鉴别商品或服务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在诉讼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决议,内容包括免去某职务并选举新任、辞职与聘任以及相关职务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决议应符合公司章程规定,不得超出经营范围、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决议需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格式合同的定义、称谓、限制、法律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格式合同又称为定式合同、标准合同等,为了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利益,对格式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了限制,并明确了其法律特征,如向公众发出的要约、单方事先制定的条款等。在订立格式合同时,应遵循公平原则,并合理提醒
合同生效时间的确定方法,包括合同生效的原则、影响合同生效的批准、登记手续、约定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约定期限的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格式合同的定义以及合同生效的要件,包括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真实的意思表示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
格式合同条款的相关内容。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需注意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能制定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否则这些条款是无效的。文章还讨论了格式条款的法律意义和含义,包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