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且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条款。格式条款具有以下特点:
格式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的,拟定合同条款时未与对方协商。对方当事人没有参与合同条款的制定,也没有进行协商的余地,只能全部接受或全部不接受。合同的内容不能在签订合同时进行讨价还价,如果不接受,合同就不成立。例如,买飞机票、保险等合同关系中,合同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制定的,对方没有协商的余地。在这类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只有就合同条款全部接受时合同才成立,如果不接受,合同也不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未与对方协商并不包括某些有可能与对方协商确定但条款的制定人没有与对方协商的情况,以及当事人一方能够与对方协商而选择不协商的权利。
格式条款适用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广泛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预先拟定的格式条款适用于与其交易的所有同类交易对象,即只要这些对象与其交易,都以该格式条款作为基础。另一方面是在现代社会中,格式条款适用的范围也日益广泛,包括公共交通、供水、供气、供电、邮电、保险等行业。
持久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使用该格式条款,而不是为某一次或几次特定的交易而专门拟定的条款。同时,该条款也涉及到某一特定时期所将要订立的所有同类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法》第39条规定中的“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不是格式条款的本质特征。虽然格式条款大多是为了重复使用而制定的,但只要有“为重复使用”的目的而制定即可,不需要实际重复使用才能确定为格式条款。
合同法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在订立合同时,采用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对免责或限制责任的条款需提请对方注意并说明。若格式条款违反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则该条款无效。在解释格式条款
我国法律对于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格式条款会被视为无效。当存在多种解释时,解释应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无效情形包括: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违反《合同法》相关规定的格式条款,如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由一方预先制定并加入合同的,没有经过双方协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格式合同的名称和定义,格式合同具有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等特点,其中不可协商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保障措施,包括新《消法》在网络购物中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方面的规定,预收款方式消费的新规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专门规定的细化,对格式条款等的规定,以及日常生活服务中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