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条款在实践中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些企业会自行拟定格式条款,并将其记载于合同书中。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会制定格式条款,并直接被相关企业采用并记载于合同书中。
格式条款可以通过公告、告示等形式明示,例如将格式条款以使用须知、通知、说明、告示等形式张贴于营业场所。
格式条款可以印刷于一定的票据、文件(如车船票、飞机票、电报稿、保险单)之上。
从格式条款的产生原因来看,其具有以下特征:
格式条款的使用者会预先将自己的意思表示于文字,与之缔结合同的相对方并不参加合同条款的制定,也没有进行协调的余地,而只能对之表示全部接受或者全部不接受。
格式条款的内容为一个整体,除了缔约时间、对方当事人和标的数量等可以变更外,合同双方主要的权利义务都已经定型化。格式条款一经制定出来,就会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对所有不特定人同等对待。
格式条款适用对象广泛,当事人一方将其预先拟定的格式条款适用于与其交易的所有同类交易对象。同时,格式条款会在一定时期内多次使用,而不是为某一次或几次特定的交易而专门拟定的条款。
格式条款能够广泛使用,给现代经济生活带来了便利。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格式条款的使用减少了每个缔约人协商的过程,节约了协商合同条款的时间,加快了交易过程,节约了个别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效率。
使用格式条款可以使合同当事人预先确定风险,并以合同条款预防风险的发生,限制风险的范围,在当事人之间分配风险甚至将风险转移给他方当事人。
然而,从法律角度来看,格式条款的消极作用也相当明显:
由于格式条款的单方预先制定,相对人并不参加合同条款的制定过程,更无法决定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契约自由的原则。
格式条款的使用者预先将自己的意思表示于文字,与之缔结合同的相对方并不参加合同条款的制定,也没有进行协调的余地,而只能对之表示全部接受或者全部不接受。这给契约正义造成了冲击,如免责条款、限制责任的条款。
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对格式条款的义务进行了规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
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应根据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进行说明。说明的内容应包括条款的含义,对方当事人将承担的风险及法律责任等。
合同法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在订立合同时,采用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对免责或限制责任的条款需提请对方注意并说明。若格式条款违反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则该条款无效。在解释格式条款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由一方预先制定并加入合同的,没有经过双方协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格式合同的名称和定义,格式合同具有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等特点,其中不可协商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示范文本与格式条款之间的区别。格式条款是不能协商的预先制订的条款,可以反复使用以简化谈判和降低交易费用。而示范文本则是参考性的,可以被双方协商修改,不一定为反复使用而制定。关键区别在于条款是否可协商及是否定型化。
海上拖航合同的常用格式及主要内容。常用的拖航合同格式包括国际远洋拖航协议、日本航运交易所拖航合同格式和中国公司的拖航合同等。合同内容包括当事人信息、船舶和货物信息、拖轮马力、起拖地和目的地、起拖日期、拖航费及支付方式等以及其他条款如适航适拖、安全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