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法律知识

审判阶段法律知识

  • 二审民事调解违法该怎么抗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可以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没有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对调解书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对调解书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此外,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2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

    2024-04-07

  • 刑事立案可以不可以单方面撤诉

    刑事案件是公诉案件。公诉案件的诉讼权属于国家,不属于被害人,被害人只有在公诉机关非法不起诉的情况下,拥有补充诉讼权。但是,加害人充分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是可以影响量刑的。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的,处刑幅度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是可以适用缓刑的,如果

    2024-04-07

  • 刑事案件一审不能终审吗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度,所以刑事案件是没有一审终审的,但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结果,是属于终审。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2024-04-06

  • 强奸罪的被害人是否有权获得赔偿?

    强奸罪的受害人是否可以要求赔偿是一个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物质损失。然而

    2024-04-06

  • 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标准及相关要点

    刑事立案了民事还能诉讼,当事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024-04-06

  • 民事诉讼中原告的类型及权益分析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024-04-05

  • 监察机关随案移送涉案财物如何处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监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随案移送涉案财物及其孳息的,人民检察院负责案件管理的部门应当在受理案件时进行审查,并及时办理入库保管手续。应由公安局、海关走私侦查局及上述地区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立案侦查的。经报案后,上述单

    2024-04-05

  • 刑事诉讼再审理由的理性分析

    法院裁判一旦生效,就具有了既判力。在这种诉讼制度之中,刑事裁判的真实性直接依赖于刑事裁判的确定性,既判之事实,视为真实。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救济程序,其目的主要在于纠正事实错误,至于法律错误则由非常上诉程序来解决。纠正事实错误在一般情况下只发生在有利

    2024-04-03

  • 如何解决刑事审判中的问题?

    刑事审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理任务的艰巨性、人民群众对审判公正的新要求、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以及证据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包括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和刑事审判制

    2024-04-03

  •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不服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与刑事案件一同审理。但是,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过程过长,有时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结束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对于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不服的情况,原告人可以在收到一审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判决书后的十日内提出上诉。如

    2024-04-03

  • 被告不服死刑判决如何上诉

    被告人对死刑判决不满时,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上诉的时间限制为接到判决书的第二天起的十天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

    2024-04-02

  • 撤销强制措施是否就是撤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撤销刑事强制措施并不一定就是撤案,刑事强制措施不符合条件的,就要撤销,但不等于撤销案件。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第一百六十三条 在侦查过程中

    2024-04-02

  • 死刑复核程序与再审程序有什么不同

    再审程序,是指为了纠正生效裁判中的错误而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与作出裁判的诉讼程序。提起的理由不同:死刑复核程序是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或第二审人民法院主动将案件报请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而引起,不需要其他理由;再审程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前提是发现已生效的判决、裁定

    2024-04-02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精神抚慰金吗

    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支持精神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精神受到损害后,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是针对精神损害的后果所应承担财产责任。该批复进一步明确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不能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附带民事诉讼

    2024-04-02

  • 职务侵占罪案件的立案材料

      赋予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先行民事诉讼的选择权可以克服我国现有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计中“刑先民后”的缺陷,可以更加及时、充分地修复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的损失,本文旨在论证先行民事诉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就几个应当关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2024-04-02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 死刑复核程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合并的问题,指出这种实践违反了法律程序,易导致错杀和地方保护主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并设立独立的死刑复核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垂直领导。这样可以确保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正确适用,统一死刑适用标准

  •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一部分,社区矫正具有惩罚功能。工作对象主要是特定罪犯,包括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等。工作定位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核心在于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

  •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该程序有助于保证死刑适用的正确性,控制死刑的适用以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同时也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对于保障公民权益、防止错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误工损失
  • 刑事附带民事先审理哪个
  • 检察院抗诉民事案件有多少天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