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是针对尚未生效的判决死刑案件进行复核,旨在避免错误判决的发生;而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包括正在执行和已执行完毕的判决或裁定,目的在于纠正裁判中的错误。
死刑复核程序是由作出死刑判决或裁定的法院主动报请引起;再审程序则由当事人提起,或由原裁判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或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指令再审,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而开始。
死刑复核程序是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或第二审人民法院主动报请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而引起,无需其他理由;再审程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前提是发现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在认定事实或运用法律上确有错误。
死刑案件中,被告人不上诉或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情况下,在上诉或抗诉期满后三日内报请有权人民法院核准;再审程序没有时间限制,只有在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内发现新罪或将无罪改判为有罪时才能提起。
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有权进行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再审程序中,审理案件的法院既可以是原审人民法院,也可以是任何上级人民法院。
死刑复核程序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为生效判决或裁定,应当交付执行;再审程序中的判决或裁定的效力取决于再审判决或裁定的程序和审级。如果原判为第一审案件,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或裁定可以上诉或抗诉;如果原判为第二审案件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或裁定为终审判决或裁定。
在实际情况中,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如果您面临复杂情况,本网站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复核阶段辩护人的委托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时,应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听取其意见。辩护律师可以积极参与复核程序,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辩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有权提出意见,确保复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合并的问题,指出这种实践违反了法律程序,易导致错杀和地方保护主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并设立独立的死刑复核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垂直领导。这样可以确保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正确适用,统一死刑适用标准
死刑核准权的变化和影响。在中国成立初期,死刑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工行使,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有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和防止错杀无辜。然而,仍需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之前已核准的死刑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