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不限 行政监察 行政处罚法 国家赔偿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强制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相关 公证法 行政诉讼法
微信上的言论自由受到限制,对于公然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24-01-05
双规会通知家属,双规时间没有限制。双规会由单位纪检人员通知被“规”人员家属,但“双规”地点与“双规”理由保密。双规通常用于查处共产党员中的腐败分子,被双规的官员通常被从家或办公室带走,或在参加会议时被限制人身自由。被双规人士未清楚说明事件前不能离开。
2023-12-31
微信骂人行为若达到治安管理处罚标准或涉嫌犯罪,派出所将受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以下行为之一,将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2023-12-30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情形有很多,如果是不起诉决定的,应该收到不起诉决定通知书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复查决定,通知被不起诉的人,同时
2023-12-28
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恶意诉讼的立案条件包括:致使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干扰正常审理、制作虚假文书或
2023-12-27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党员是可以自愿退党的,而党员退党后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后果的,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
2023-12-25
如果被举报人没有偷税漏税行为而被恶意举报的,举报人存在诬告诬陷的表现,如果情节严重的,被举报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2023-12-19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多次恶意对他人进行举报的,是属于违法的行为,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四)对证人及其近
2023-12-10
如果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恶意举报的,受害人企业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恶意举报可能涉及到不正当竞争、诬告陷害等的犯罪行为。第一百六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等应当登记,制作接受证据材料清单,并由扭送人、报案
2023-12-08
受到他人恶意举报的,如果是意图让被举报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就是属于诬告陷害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举报人要承担刑事责任。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2023-12-08
报案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后,向公安检察院法院报告请求审查处理的行为,报案人一般为偶然发现犯罪行为或事实,并不知道实施人是谁。举报是指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其他知情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揭露犯罪事实或嫌疑人的行为;:前者仅报告犯罪事实和行为,后者必须
2023-11-30
如果公安机关查证后确认举报人是恶意举报,会对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行进处罚,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被举报人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询问、调查,如果举报人的行为对被举报人造成了损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损害赔偿。国家
2023-11-26
凡该法规定为设定许-可主体的机关有权设定行政许-可,其它主体没有这项权力,超越法定权力的就要依法予以撤销和纠正。在现在一个商机稍纵即逝的时代,申请一个项目可能要花上三年五载,这种状况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是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所以,
2023-11-20
如若恶意举报属实,会根据线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涉嫌构成诬告陷害罪。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
2023-11-20
举报人实名进行举报的,一般是提供举报的材料、举报的材料就要包括相关的证据,所以实名举报是需要有证据支持的。实名举报一般是要附举报材料的,举报材料主要是所举报事情的相关证据,而受案的单位会对举报人的信息进行保密,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会保护举报者的人身安全。
2023-11-19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报警处理是途径之一,可向公安机关报警。恶意举报者可能会面临拘留、罚款或刑事责任,构成诬告陷害罪。非有意诬陷因错误信息或虚假检举则不受处罚。
行政处罚的定义与范围,包括简易和一般程序的运用以及行政监督的重要性。行政制裁的实施是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其中包括对轻微违法行为的简易程序和对重大违法行为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加强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公正和透明。
行政监督没有保护作用,行政监督具有预防作用、控制作用、补救作用和促进作用。这种合法性主要体现在行政监督主体的合法性、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程序、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方式三个方面。经常性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政府行政组织和公务员在处理公务中的不当行为、违法
就是向行政监督部门进行投诉,行政监督部门受理了。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行政监督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行政监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这种合法性主要体现在行政监督主体的合法性、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程序、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方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