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不限 行政监察 行政处罚法 国家赔偿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强制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相关 公证法 行政诉讼法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拖欠物业管理费滞纳金不能超过20%比例。经书面催交,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支付物业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21-12-2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的,如果执行的刑期在三个月以上的,要移送到监狱服刑,如果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
2021-12-2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治疗的情形包括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复吸的等。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社区戒毒人员应当自收到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之日起15
2021-12-2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医疗救助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助、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等。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2021-12-2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特困供养的形式包括在当地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特困供养人员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特困人员供养应当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
2021-12-2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截留、挤占、挪用、私分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由有关部门责令追回;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社会救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第
2021-12-2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照料生活无法自理的人;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等。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第十六条 申请特困人员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
2021-12-2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医疗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由
2021-12-23
特困人员供养是指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进行供养。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特困人员供养应当与城乡
2021-12-2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那些因为贫困而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治病的公民提供专门的帮助和支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均可以申请相关医疗救助。第三十条 申请医疗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
2021-12-2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第十六条 申请特困人员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
2021-12-2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特困供养人员可以享有的救助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等。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
2021-10-2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救助申请不予受理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三)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
2021-10-24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特困供养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的,由相关部门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终止供养并予以公示。第十九条 特困供养人员可以在当地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
2021-10-24
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申请临时救助的原因包括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四是加大监管的力度,不仅是财政部门要对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检查,包括审计、监察、各级人大、政协等等部门也在定期、不
2021-10-23
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等十二种情况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内容。该法规定了详细的诉讼范围,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及其在不同国家的执行差异。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范分散,导致立法统一性和执法模糊性。不同国家在执行权力分配和法律救济机制上存在差异,如英美主要由司法机关执行,我国则是法律授权的由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未授权的由法院执行。我国的行政救济
因违反土地法规的单位或个人被处罚的相关事项。被处罚单位或个人的信息、具体违反的土地法规条款、以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内容都会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详细列出。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复议和强制执行等后续事宜。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提起诉讼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道行政行为后6个月内应提起诉讼,而行政机关在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且不履行行政决定后,可在满6个月后的3个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外,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