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如何规定土地转让合同的效力的
时间:2023-12-06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实践中,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法律允许的。但是不意味着,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就一定有效。那么,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怎么判断?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在什么情形下会无效?
转让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转让合同的效力
第一种观点:合同无效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第6项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此外,该法第38条规定了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时转让房地产的条件,其中包括已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因此,根据这种观点,上述法律条款强制规定了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如果转让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则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因此,应认定转让合同为无效。
第二种观点:合同有效
根据我国民事立法所依据的理论及具体条文,物权变动采取的是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即债权契约加登记原则。在这种模式下,登记行为与债权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行为,登记行为只是物权取得与转移的证明,其作用是将物权变动的时间界限确定在标的物登记之时,属于合同的履行问题,不是合同的生效要件。根据这种观点,第37条和第38条是对土地使用权权属变动所作的强制性规定,针对的是登记行为而不是债权合同。因此,即使转让方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土地使用权,行政机关不得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合同本身的有效性不受影响。笔者赞同这种观点的理论分析和对法律的解释,但不同意其结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易县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问题
易县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文中指出,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受到严格限制,只有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原因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另外,转让过程中涉及多种税收,包括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和土地增
-
卖房子是否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
卖房子时是否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的问题。如果房屋使用的土地是通过出让方式获得的,或在划拨的国有土地上卖房,都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根据相关规定,土地使用者需按照规定的程序支付出让金并办理相关手续,税费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成交价和基准地价等因素进行。
-
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的内容
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和土地出让方式的相关内容。通知书需包含土地使用权人的信息、土地基本情况和认定土地闲置的事实等。土地出让方式包括拍卖、招标和协议出让,其中协议出让仅限于特定范围如工业用地、公益性非营利性用地等。
-
已建房屋土地的出让条件
已建房屋土地的出让条件。市、县人民政府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后可以重新出让,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需经过政府审批,分为补办出让手续和免办手续两种情形。其中,免办手续的房地产项目包括特定用途用地、经济适用住房等。
-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及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
-
土地流转申请程序
-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