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条款是一方当事人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订的、并由不特定的第三人所接受的,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所谓示范文本,是指根据法规和惯例而确定的将之以示范使用的文件。示范文本的推广对于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减少因当事人欠缺合同法律知识而产生的各类纠纷具有作用。
由于示范文本只是当事人双方签约时的参考文件,对当事人无强制约束力,双方可以修改其条款形式和格式,也可以增减条款,因此它不是格式条款。目前,关于格式条款与示范合同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未与对方协商说。根据这一观点,凡是由一方预先制订的且没有经过双方仔细协商的条款都是格式条款,而示范合同虽然是由一方预先制订的,但它是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的条款。示范合同只是给订约双方订立合同提供了参考,本身并不是格式条款。
2、反复使用说。此种观点认为,格式条款都是要反复使用的,而不是一次订约使用的,格式条款的最大优点就是它可以反复使用,从而可以简化谈判过程,降低交易费用。示范文本则不一定是为了反复使用而制订的,可能是为一次性使用而制订的。
3、由主管机关制定且具有强制性说。许多格式条款都是企业的行政主管机关或者行业主管部门为企业订立合同而制订的,例如,房地产管理部门制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土地管理部门制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而示范合同则只是由有关部门制订出来提供给缔约当事人参考的,它并不具有强制性。
4、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订且未与对方协商说。《合同法》第三十九条采纳了这一观点,根据该条的规定,只要是由一方预先制订且未与对方协商的,则属于格式条款,而示范文本虽然是预先制订的,但是可以与对方协商的。因此,笔-者认为格式条款是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条款的内容不能与对方协商是格式条款与示范文本的根本区别。因为格式条款与示范文本一样都可能是为反复使用而预先制定的,且都可能是由企业的主管机关制定的,但格式条款是固定的不能修改的,而示范文本只是订约的参考,是可以协商修改的。当然,在一个合同中可能存在两种条款,即格式条款和一般合同条款,关键看这些条款是否定型化、能不能与对方协商。
合同法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在订立合同时,采用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对免责或限制责任的条款需提请对方注意并说明。若格式条款违反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则该条款无效。在解释格式条款
我国法律对于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格式条款会被视为无效。当存在多种解释时,解释应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无效情形包括: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违反《合同法》相关规定的格式条款,如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
甲、乙双方关于出口代理的协议书。甲方同意乙方以公司名义开展业务活动,签订外贸和购销合同,提供谈判场所、通讯便利、出口业务咨询等。乙方需遵守法律和政策,承担自身业务费用,并保障提供的出货资料真实有效。双方需严格执行协议,因外商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时甲方
甲乙双方就培训合作达成的一致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时间、费用、付款方式、责任与义务等。乙方自愿参加甲方举办的培训课程,并同意遵守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双方对合作方式、权益份额、学员纪律、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约定。此外,还规定了补充协议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