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方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的情况下签订土地转让协议,根据通常情况,应视为无权处分土地。然而,如果在合同签订后,有权批准核发土地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转让方土地使用证或者批准了转让行为,这一办证或批准行为应被视为对转让方无权处分土地的追认,因此,此时土地转让合同有效。
在一地多次转让的情况下,根据以下情形,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合同效力如下:
(1) 已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一方有权要求交付土地。
(2) 若双方均未办理变更手续,但其中一方已先行合法占有并进行投资开发,该方有权要求办理变更登记。
(3) 若双方均未登记且未合法占有进行开发,先行交付转让款的一方有权要求交付土地并办理变更登记。
(4) 若合同双方均未履行,但在法律上先成立的一方有权要求继续履行;若转让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得损失赔偿。
一地多卖属于欺诈行为,但并不意味着合同无效。受让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得损失赔偿。然而,如果多个受让方均不行使解除权,而要求履行合同,则必须按照不动产产权转移的登记原则处理,即登记优于占有,占有优于交款,交款优于先签合同。
如果转让划拨土地未经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转让合同无效。然而,如果在起诉或申请仲裁前,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或同意划拨给受让方使用,受让方有权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转让方对划拨土地不享有出让土地的相关权益,因此,其所签订的转让合同主要是针对其地上建筑物的补偿合同,而非土地转让合同。如果受让方希望获得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必须依法补交土地出让金并办理相关出让土地手续。
对于当事人来说,土地转让协议的效力依据国家法律规定来确定,以保障自身的利益。然而,在具体处理细节时,必须注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要求,因为协议的签订受到法律的约束。一旦协议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自身利益的维护。
房地产开发流程中的土地出让方式,包括协议方式、招标方式和拍卖方式。协议方式适用于特定要求的项目,招标方式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受让人,拍卖方式适用于中小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商业性用地。同时,也介绍了土地出让方式的流程规定,包括发布挂牌公告、出售挂牌文件等步骤
在日常生活当中,土地使用权是可以在公民个人或者是在组织之间来进行流转的,但是如果要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话,肯定是需要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的,双方当事人需要关于具体的内容作出非常明确的说明,这样的一种明确的内容约定,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日后发生纠纷。
转让协议;转让宗地界址图;宗地界址图;土地使用权转让金缴讫凭证;其它税费缴讫凭证;转让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原件);协办函
交易当事人申请办理转让手续的同时,还应提供转让协议、土地使用证、宗地界址点图、建筑物产权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委托书、身份证明等资料。转让时需分割建筑物的应有房产主管部门意见。党政机关、公益事业单位划拨土地转让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