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定解除权不同,约定解除权不会因债务人的给付或给付的提出而自动消灭。约定解除权的消灭与否应根据解除权成立的合同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判断。
裁判理由中以“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李某某已将该6万元房款存入了盛泰公司的银行账户。李某某向盛泰公司支付该6万元房款时,虽然未征得盛泰公司同意,但却能够表明李某某有继续履行合同的诚意”来否定盛泰公司的约定解除权是不妥的,本案合同的约定解除权不因李某某在案件审理期间的付款行为而消灭。
收据一般是债权人的书面受领凭证,虽然不是有价证券,但却是合法的权限证书。债务人可以对持有收据的人清偿债务,免除责任。这是对公示性的保护,以权利外观思想为基础。
收据须由债权人或其他有受领权人签名和作成,持有收据的原因不必问询。
在本案中,盛泰公司于2009年11月5日向李某某开具了48万元房款收据,这是对李某某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支付房款48万元的确认,也可以认定为逾期90日后,李某某付款,盛泰公司同意接受,意味着盛泰公司同意继续履行房屋买卖合同。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本身的稳定性和交易习惯,一、二审法院将盛泰公司开具48万元房款收据的行为视为继续履行合同的意思表示并无不当。从社会效果来看,一、二审法院的处理结果可能更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约定解除权人在相对人逾期付款后、约定解除权成立前未足额付款,而于行使约定解除权条件具备后出具收据的行为,可以认定是约定解除权人放弃了合同约定的解除权,愿意继续履行合同。
合同解除的几种条件,包括迟延履行、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和债务人的过错。根据合同性质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不同,这些情况有不同的限定。若违约情况严重或债务人过错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债权人可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方式的分类,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协议解除是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可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法定解除则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违约等情形。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赔偿标准和赔偿规则等内容。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赔偿应当遵循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的原则,并适用损益相抵规则。赔偿范围包括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和因合同解除产生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责任和违约金责任等五个方面。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如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同时,也明确了定金和违约金在合同违约情况下的责任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