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合同终止有哪些情况
合同解除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解除条件使合同不再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或者合同各方当事人经协商消灭合同的行为。合同解除是合同终止的一种不正常的方式。
合同解除有两种方式,一种称为约定解除,是双方当事人协议解除,即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达成协议,约定原有的合同不再对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使合同归于终止。另一种方式称为法定解除,即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产生法定事由,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解除权而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在合同订立时,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在合同生效后履行完毕之前,一旦这些条件成就,当事人则享有合同解除权,从而可以以自己的意思表示通知对方而终止合同关系。
二是在合同订立以后,且在合同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原合同之外,又订立了一个以解除原合同为内容的协议,使原合同被解除。这不是单方行使解除权而是双方都同意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是合同解除制度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抵销
抵销是指互负到期债务的当事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双方的约定,消灭相互间所负相当额的债务的行为。
抵销可分为两种形式:法定抵消、约定抵消
法定抵消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且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使相互间所负相当额之债务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
法定抵消的要件
(1)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2)互负的债务的种类相同;
(3)互负债务必须为到期债务;
(4)不属于不能抵消的债务。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主张抵消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消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约定抵消是指通过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将相互负有的债务进行抵消而使合同终止。由于约定抵消是通过合同方式实现的,所以,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具有法律效力。
约定抵消的条件为:
(1)双方相互负有债务;
(2)双方当事人就债务抵消达成协议;
(3)不得有禁止抵消的规定。
提存
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使得债务人无法向其交付合同的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提交提存机关而消灭债务的制度。
提存的条件
(1)提存人具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
(2)提存的债务真实、合法;
(3)存在提存的原因。提存的原因包括: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失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4)存在适宜提存的标的物;
(5)提存的物与债的标的物相符。
提存人应当首先向提存机关提出申请,提存机关收到申请后,要按照法定条件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提存机关应当接受提存标的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管。标的物提存后,除了债权人下落不明外,债务人应当及时通知债权人或者债权人的继承人、监护人。无论债权人是否受领提存物,提存都将消灭债务,解除债务人的责任,债权人只能向提存机关领取提存物,不能再向债务人请求清偿。
在提存期间发生的提存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同时,提存的费用也由债权人承担。
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签的处理方式,包括用人单位不续签和劳动者不续签两种情况,以及辞退员工的处理方法和劳动合同不续签的举证责任。对于口头辞退的情况,劳动者应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书面通知并保留交接通知和清单的证据。在劳动合同终止时,除非用人单位
合同终止及后合同义务的相关内容。合同终止后,会产生后合同义务,其特点主要是法定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当事人应遵守这些义务,以维护合同关系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小孙与某公司因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引发的争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主要是未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况。小孙在合同到期后面临公司未及时回复续签问题导致劳动关系终止的
企业可裁员的情形、裁员程序、劳动合同续订的程序以及如何终止劳动合同。企业可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和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时裁员,裁员时需向工会或全体职工提前说明情况,并遵循一系列程序。劳动合同续订需提前发出通知书,协商签订新合同或延续协议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