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又称债务人迟延,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意思表示,迟延履行的免除条件有所不同。
当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不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也不会使合同目的落空。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原则上不允许立即解除合同,而应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并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如果债务人在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条第3款)。
当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特别重要时,债务人未在履行期限内履行,就无法达到合同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条第4款)。
拒绝履行,又称毁约,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却不法地表示不履行债务。拒绝履行作为合同免除的条件,要求债务人有过错、拒绝行为违法,并具备履行能力。
债务人拒绝履行时,债权人是否可以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学者们意见不一。根据《合同法》第94条第2款的规定,债权人可以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不完全履行是指债务人虽然以适当履行的意思进行了履行,但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不完全履行可分为量的不完全履行和质的不完全履行。
当债务人以适当履行的意思提供标的物,但标的物的数量有所短缺时,属于量的不完全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可以补充履行,使之符合合同目的。但如果债务人不进行补充履行,或者补充履行也无法达到合同目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当债务人以适当履行的意思提供标的物,但标的物在质量方面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或者有隐蔽缺陷,或者提供的劳务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水平等,属于质的不完全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应给予债务人一定的宽限期,使其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如果在宽限期内未能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第94条第4款的规定,不完全履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债务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也是合同免除的条件。根据《合同法》第94条第4款的规定,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总之,合同免除的条件包括迟延履行、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和债务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根据不同情况的具体规定,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定金合同的种类及其性质。定金合同包括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证约定金、违约定金和解约定金五种。在我国,定金的性质根据当事人约定确定,若没约定,则一般解释为解约定金。定金制度用于担保合同履行,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责任,但不排除当事人以定金解除合同的可能性。
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双方同意于指定日期解除劳动合同,乙方需办理交接手续并保证离职后遵守保密约定。甲方将支付补偿金,乙方需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义务。违反协议约定将支付违约金。本协议于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债权债务未结清情况下合同解除与转让的相关问题。在债权债务未结清时,合同不能解除,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权利义务终止,已履行的可根据情况要求恢复、补救并赔偿。债权的转让需遵守法律规定,通知债务人才有效;债务的转让需经债权人同意。
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和迟延履行责任,介绍了合同有效期的概念和自然终止的相关规定。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履行期限,如未约定可协议补充或根据合同相关条款和交易习惯确定。当事人迟延履行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有效期届满后自然终止,但部分条款仍继续有效,包括结算和清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