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时间:2023-11-02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若完全具备了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为犯罪既遂;若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该犯罪的行为状态,为犯罪未遂7。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的犯罪形态。因为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人在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过程中,必定要经过起意、准备、实施、完成的过程。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方当事人的“警醒”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犯罪分子所预期的结果难以得逞,这些未完成的犯罪形态就是犯罪未遂。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其区分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客观要件要求行为人实施了合同诈骗罪所规定的行为,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后果。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却依然故意实施该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志
合同诈骗罪属于结果犯,其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志在于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当行为人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并非法占为己有时,行为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的行为构成了合同诈骗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而当行为人虽然已经着手实施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时,则为犯罪未遂。
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
在具体情形中,如果合同的履行是通过银行转账进行时,犯罪分子只有从银行取出了贷款,犯罪才算既遂,否则只能算未遂(但如果犯罪分子已能自由控制转账或能以支票、汇票、信用卡消费,则应视为既遂)。另外,当犯罪分子在先行占有他人财物的情况下进行诈骗,并且诈骗行为实施终了,并造成了被骗人错误认识时,应视为犯罪既遂。而如果虽然实施了诈骗行为,但未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时,则应视为犯罪未遂。
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区别
在实践中,虽然存在着与合同诈骗罪容易混淆的违法行为,但它们之间仍然有明显的区别。我们应从本质上区分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并从行为人签订合同的目的、手段、欺骗程度、履约态度、处置财物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实践中的案件各不相同,法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将死板的理论作为评判案件的永恒依据,而是应不断发展法学理论,进一步分析与合同诈骗罪容易混淆的违法行为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为司法活动提供更准确的评判标准,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合同无效对合同诈骗罪的影响
合同无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并不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具备特定的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
-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
刑事第二审辩护词
-
中小企业常见融资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
梁某的行为分析及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