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合同诈骗中有什么诈骗手段

合同诈骗中有什么诈骗手段

时间:2025-01-12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891
合同诈骗中,诈骗者的主要目的是骗取对方的合同履行(包括款、物),为达此目的,诈骗者千方百计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与其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

诈骗行为的常见手段

虚构主体

诈骗者常常通过伪造证件来虚构不存在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诈骗的主体。另外,他们还会冒用他人的名义进行诈骗。

虚假标的物

诈骗者会谎称拥有某件或某些物品,特别是紧俏物品,并声称对这些物品享有处分权。

伪造支付凭证

在履约过程中,诈骗者会使用伪造、变造、无效或不能兑现的票据或其他结算凭证进行支付。

先行履行小额合同

为了获得对方的信任,诈骗者会先履行小部分义务,然后以此骗取对方履行大部分义务,或者通过先订立并履行小额合同来树立诚信形象,然后再与对方订立巨额合同进行诈骗。

担保条件不符

诈骗者会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

收取定金后潜逃

诈骗者可能采取收取定金或预付款后携款潜逃的手段进行诈骗。

设置易违约条款

诈骗者在合同条款中设定对方极容易违约的条款,以便在对方违约时收取违约金或赔偿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虚假债权转让若构成合同诈骗罪则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另外,公司债权转让个人需要满足有效存在的债权、双方的合意、债权可让与性和转让通知等

  • 签订虚假合同的法律责任

    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合同诈骗罪涉及签订虚假合同并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和认定方法根据《刑法》第224条规定。诈骗数额认定应考虑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合同标的数额可作为量刑情节。文章还列举了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其他情形,如携带对方财产逃跑、挥霍、

  • 被告人卢*征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

    被告人卢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的案件。卢某在PP租车公司网上平台租车后销赃逃逸,骗得一辆价值人民币75201元的汽车。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个月并责令退赔犯罪所得。法官回应了关于区分侵占罪与诈骗犯罪,以及主客观构成要件的问题。卢

  • 挪用合同款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挪用合同款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合同款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合同诈骗罪的成立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等行为。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合同诈骗罪的几种情形。

  • 昌邑法院审结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
  •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 不履行合同报警有用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