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辩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时间:2024-05-16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权利比较多的,如合同抗辩权、合同解除权、合同撤销权等,合同撤销权一般是由债权人行使的,当债务人做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时,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侵害行为,那么不安抗辩权和撤销权的区别?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不安抗辩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一、行使条件的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不安抗辩权和撤销权的行使条件有所不同。对于因重大误解订立或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而对于通过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二、行使主体的不同
不安抗辩权和撤销权的行使主体也存在差异。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作为被告在诉讼中主张的一种权利,只能由合同的被告主张。而撤销权则是受损害方作为原告在诉讼中主张的一种权利,只能由合同的原告主张。
三、行使方式的不同
不安抗辩权和撤销权在行使方式上也有所区别。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并及时通知对方,要求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如果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而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式则是通过诉讼或仲裁程序,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综上所述,不安抗辩权和撤销权在行使条件、行使主体和行使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合同当事人在面对不同情形下,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行使权利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界定和立法渊源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界定和立法渊源。文章介绍了不安抗辩权的概念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在合同法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不安抗辩权的立法背景和渊源,包括国内外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通过对不安抗辩权的法律界定和立法渊源的探讨,本文
-
合同法草案增加规定,有效防范市场欺诈行为
合同法草案的新规定,强调了合同履行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为防范合同欺诈而增加的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条款。这些新规定将有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市场欺诈行为,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两者在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效力状态、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以及受时间限制方面存在不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有效要件,而可撤销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效力待定合同处
-
如何处理施工方未递交竣工资料的情况下起诉要求支付工程款
施工方在未递交竣工资料的情况下起诉要求支付工程款的法律处理。对于施工方的诉求,根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有不同的观点和结论。一方面,根据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施工方的主张应得到支持;另一方面,合同约定的决算审查程序和法定的不安抗辩权也需要考虑。此外,
-
提前终止权是否构成不安抗辩权?
-
何时可以行使合同撤销权
-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