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利用 > 土地抵押 >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进行抵押吗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进行抵押吗

时间:2019-08-09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758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有的朋友就会疑惑,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进行抵押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现有的建筑物一并抵押,抵押人未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建筑物视为一并抵押。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抵押人仍然有权依法对该土地进行开发,建造建筑物。

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存在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之上的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标的仅以土地为限;而且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郊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只能存在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上,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我国《物权法》151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办理。”可见,如果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建设(如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造住宅、村内建设公共设施),则不属于《物权法》第12章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保存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为目的的权利。这里的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是指在土地上下建筑的房屋及其他设施,如桥梁、沟渠、铜像、纪念碑、地窑,建设用地使用权即以保存此等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的。

第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虽以保存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为目的,但其主要内容在于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因此,上述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的有无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存续无关。也就是说,有了地上的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后,固然可以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没有地上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的存在,也无妨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即使地上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灭失,建设用地使用权也不消灭,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仍有依原来的使用目的而使用土地的权利。

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与建筑技术的发展,土地的利用已不再限于地面,而是向空中和地下扩展,由平面而趋向立体化。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有主张采纳空间权制度,以促进并规范对空间的有效利用。所谓空间权或称空间利用权,是指对地上或者地下空间依法进行利用,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但是,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中,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于土地的利用,并不以地面为限,而包括土地上下之空间。因而土地所有人亦可依据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就地面上下空间的一定范围为他人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也可以在自己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之上设定次建设用地使用权。所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应当能够满足土地的立体化与多层次利用的需要。我国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强拆违法建筑的程序

    强拆违法建筑的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决定三个步骤。不同行政机关在不同情况下有权查处违章建筑。在调查过程中,需注意调查人员的资格、笔录的真实性以及维权方式。决定程序中,需保障被处罚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并有可能进行听证。

  • 交土地出让金是否等同于大产权?

    交土地出让金与大产权之间的关系。法律规定,开发商交纳的土地出让金用于申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可认定为大产权。大产权房由国家颁发房产证,可自由买卖;小产权房则由乡镇政府颁发证书,有转让限制,需补交土地出让金才能交易。

  • 农村房屋确权发证的时间

    农村房屋确权发证的时间和类型。农村房屋确权发证的时间取决于确权的时间,具体的发证日期由当地政府决定。农村房子确权发证的类型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等。目前全国正在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处理方式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和法律处理方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作为抵押物,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但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同意可作为抵押物。同时文章也对抵押物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和规

  •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及取得方式
  • 物权法规定建房屋可否抵押
  • 开发商土地抵押后是否能办理土地证
土地利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