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随义务有什么局限性
时间:2023-10-08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实生活中,当事人除了要履行合同所约定的义务外,还可能需要负责附随义务,然而许多人却不太清楚有关附随义务的一些内容能够,因此不少人不太知道附随义务的局限性有哪些,那么下面就由小编问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附随义务的局限性及其影响
附随义务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附随义务包括通知、说明、协助和保密等内容。然而,附随义务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性。首先,附随义务的地位是“附随性”的,与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相比,其地位较低。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在合同关系中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作为依据,并且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较高。而附随义务主要源自判例学说,其法律效力较低或者根本不具备。
附随义务的内容的不确定性
其次,附随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相比,附随义务并非在合同成立时就确定,而是随着合同的运行,根据合同目的和维护当事人利益的需要逐步确定的。不同的合同关系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附随义务,合同运行的不同阶段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附随义务。此外,附随义务的内容也是特殊而不统一的,而不像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那样具有一般性和共同性。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当事人的注意程度,但也容易导致履行行为的效率低下。
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不明确
第三,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也相当不明确。由于附随义务的依据缺乏权威性且内容不确定,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也缺乏明确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的一般原理,违反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或公平责任原则,并有明确的适用情形。然而,对于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适用何种原则却是不明确的。
附随义务的有限能力
综上所述,附随义务在调整现代合同关系和平衡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时,其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因此,附随义务只能被视为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而不能被归类为法定义务的一部分。在审理案件时,法官只能根据案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来分析和认定交易各方是否履行了合同,而不能直接根据当事人是否违反了附随义务来判决其承担违约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包括合同失效、争议处理和赔偿权利等。同时,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如单方违约和双方违约的处理、正当目的和自我保护、交易成本和市场秩序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和附随义务以及不适当履行的情况。
-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
中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等附随义务。这些义务是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当履行的。未履行这些义务将违反法律原则,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
承租方经营困难能否解除合同?
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能否解除合同的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双方未明确约定承租方单方解除合同的条款,因此当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引发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困难并不构成不可抗力,因此不符合解除合同的条件。承租方擅自腾房并退租属于违约行为,守约方享有解除合
-
合同生效要件批准手续的必要性
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准或登记手续、当事人约定的条件或期限,以及实践性合同的标的物交付等。某些合同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生效,而批准手续在某些合同中是必要的,但在其他合同中则不是必须的。文章明确了不同情形下合同生效要件的区分。
-
合同履行中附随义务的违反所产生的责任竞合
-
先合同义务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
当事人违反附随义务是违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