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争议如何处理
时间:2023-12-06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员工和用人单位都签订的有劳动合同,旨在规范和约束双方以便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实际情况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那么对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争议如何处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争议如何处理
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优先原则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这一规定体现了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优先原则。然而,该条款同时规定了在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这一规定引起了用人单位的兴趣和一丝希望。
劳动合同已不能继续履行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劳动合同客观上已经不能继续履行。例如,如果原用人单位已经搬迁到外地,原工作部门已经被撤销等情况下,即使劳动者想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也无法继续。因此,在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为了防止用人单位从违法解除或终止中获益,实践部门对“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做出了限制性解释,不能做宽泛解释。
双方立场和法律依据
实际情况是劳动者是否坚持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单位是否坚持不履行。劳动者认为,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受法律保护,在劳动者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单位方不能只根据单方面的意愿就解除,否则劳动合同就失去了意义。单位方则认为,单位有自己的用人权,只要支付两倍赔偿金就可以解除。双方都以劳动合同法第48条作为法律依据,但立场完全相反。一些律师认为,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还要看单位是否同意,只要单位不同意,就是“不能继续履行”。劳动者则认为“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单位应当履行”,法律有明确规定,而“单位是否愿意接纳”和“看单位是否同意”,并没有法律这样规定的。
举证责任和申请再审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劳动者并没有主张“不能履行”,单位主张“不能履行”应当举证证明。单位方认为自己“不愿意继续履行”的陈述就是证据,并且时间也从劳动合同期内拖延到了劳动合同期外,这一陈述和时间因素多作为证据,并被法院采信。然而,一些律师认为,继续履行是法律规定的强制履行,因为单位本身就是解除违法,如果不支持强制履行,劳动者的合法诉求就无法实现,最终变成只要单位支付两倍赔偿就可以解除,显然违背了劳动合同法立法的本意。此外,劳动合同具有具体条款,不能一概而论能否履行,能履行的条款应当履行,无法履行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在劳动争议中,解除辞退等由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不负举证责任,单位主张不能履行应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坚决不服,准备申请再审。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瑕疵履行在中国法律中的定义
中国法律中的瑕疵履行概念,介绍了其与不能履行、迟延履行和拒绝履行的区别,重点分析了加害给付与瑕疵履行的不同点。瑕疵履行虽然履行存在缺陷,但仍可视作一种履行行为;而加害给付则因履行行为给债权人带来超出履行利益的损害。举例说明了两者在买卖合同中的具体表现
-
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途径
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途径。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与履行等发生的争议。在确认劳动关系时,劳动者需收集认定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等。劳
-
劳动仲裁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劳动仲裁中的管辖权异议问题。申请人提出了将案件移送至特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的请求,基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管辖原则,并引用了相关法律规定。文中解释了劳动仲裁及管辖权异议的概念,并阐述了仲裁委的管辖范围、提出异议的期限及审查处理流程。
-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的相关内容。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内容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将被认定为无效,其中涵盖了免责条款。同时,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在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等情况下
-
答应的年终奖没发能仲裁吗
-
工伤赔偿纠纷是否仲裁前置
-
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