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在合同依法有效成立后、全面履行前,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使合同基础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超出当事人预料的范围,如果继续维持原合同的有效性将导致失公平的结果,受到不利影响的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制度。
情势变更原则存在合理性的理由。当合同成立时,存在一种值得信赖的客观环境,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是与这种客观环境相适应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也是相对于该环境而言的。然而,一旦合同成立后,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或不再存在,原先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无法适应新形成的客观环境,将不再公平合理。只有通过改变或解除合同,才能符合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如下:
所谓情势是指合同成立的基础或环境的客观情况,例如合同订立时的供求关系。而变更则指这些客观情况发生了异常变动,例如战争引起的严重通货膨胀。具体判断是否构成情势变更,应以是否导致合同基础丧失、是否致使合同目的落空、是否造成对价关系障碍作为判断标准。
情势变更必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因为如果情势变更在合同订立时已经发生,应认为当事人已经意识到这一事实,合同的成立是基于已变更的事实的,不允许事后调整,只能由当事人自行承担风险。另外,情势变更原则要求情势变更发生在履行完毕前,因为合同在履行完毕后消失,此后发生的情势变更与合同无关。
情势变更必须由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事故引起,如果可以归责于当事人,则应由其承担风险或违约责任,而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如果当事人在缔约时能够预见情势变更,表明他们已经承担了这种风险,情势变更原则将不再适用。
判断是否显失公平应根据理性人的观点进行,包括履行特别困难、当事人受到严重损失、履行对债权人无利益等因素。
合同履行及解除纠纷中违约金的性质认定及调整原则。因合同签订双方地位不平衡,违约责任的设置可能不平衡。违约金标准衡量需考虑违约损失、合同履行程度和各方过错程度,而不仅仅是数额比例。举证责任应由守约方承担,证明违约金是否过高的客观情况。正确理解和应用《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包括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等。第六十八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情势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前,因不可归责于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经营,但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情势变更解除,即在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成立后,不是由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情势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如果继续维持合同的原有效力,则显失
情势变更原则是现代各主要国家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国际商事交易中解决因经济环境异常变动所造成的合同履行困难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对于情势变更是怎么规定的?虽然法律未明文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但并不排除该原则在个别条款中的具体适用。《合同法》第6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