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随义务的概念
附随义务是指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财产利益),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旨在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的内容并非从合同关系开始就已确定,而是随着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的发展逐步确定。
(二)附随义务的特点
附随义务具有以下特点:
1. 附随义务具有从属性。由于附随义务的存在价值主要在于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所以,在合同关系中附随义务居于从属地位。
2. 附随义务具有不确定性。附随义务不是在合同成立之初就已经确定的,而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行,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遵守一定的义务,以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不受合同种类和性质的限制,可以在任何类型的合同中发生,并且可以在签约前、签约中和履约后的所有阶段发生。
3. 附随义务具有法定性。附随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即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约定,也不影响该种义务的存在。当事人一般情况下无权废止附随义务。
(三)附随义务与相关义务的区别
为了界定附随义务,需要明确其与合同法上的其他义务之间的区别,主要包括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给付义务和不真正义务。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是根据合同成立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给付义务是指履行合同所需的付款义务,不真正义务是指不属于真正的合同义务,而是使负担此义务者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后果的义务。
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的区别在于:给付义务是合同中固有、必备的基本义务,而附随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此外,违反给付义务可以导致合同解除,而违反附随义务一般情况下不能导致合同解除,但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附随义务与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在于: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是根据合同成立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而附随义务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随着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遵守的义务。违反先合同义务会导致违约责任,而违反附随义务也会导致违约责任。
附随义务与不真正义务的区别在于:附随义务是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应向对方承担责任;而不真正义务并非是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不会产生向对方担责的情况,只是自己遭受不利益。
附随义务的形成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讲求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合同的附随义务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形成的合同义务扩张,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不断产生。附随义务不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事先明确约定的,也不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的,而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负担的义务。这种义务在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是否发生不确定,在合同履行中出现情况时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这种义务相对方就会受到损害。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附随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领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履行期限的确定问题。合同应约定明确的履行期限,若未约定,双方可协商补充。对于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包括质量要求、价款、履行地点等,都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履行期限不明确时,双方可随时履行,但需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
中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等附随义务。这些义务是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当履行的。未履行这些义务将违反法律原则,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合同履行原则、履行方式和抗辩权的运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需全面履行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方式包括运输、交货、结算等,需按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行使抗辩权,但须满足法定条件并搜集证据通知对
后合同义务的特点和内容。后合同义务是在合同终止后产生的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等方面的义务。后合同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具有诚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