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随义务的概念
附随义务是指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财产利益),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旨在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的内容并非从合同关系开始就已确定,而是随着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的发展逐步确定。
(二)附随义务的特点
附随义务具有以下特点:
1. 附随义务具有从属性。由于附随义务的存在价值主要在于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所以,在合同关系中附随义务居于从属地位。
2. 附随义务具有不确定性。附随义务不是在合同成立之初就已经确定的,而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行,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遵守一定的义务,以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不受合同种类和性质的限制,可以在任何类型的合同中发生,并且可以在签约前、签约中和履约后的所有阶段发生。
3. 附随义务具有法定性。附随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即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约定,也不影响该种义务的存在。当事人一般情况下无权废止附随义务。
(三)附随义务与相关义务的区别
为了界定附随义务,需要明确其与合同法上的其他义务之间的区别,主要包括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给付义务和不真正义务。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是根据合同成立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给付义务是指履行合同所需的付款义务,不真正义务是指不属于真正的合同义务,而是使负担此义务者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后果的义务。
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的区别在于:给付义务是合同中固有、必备的基本义务,而附随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此外,违反给付义务可以导致合同解除,而违反附随义务一般情况下不能导致合同解除,但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附随义务与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在于: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是根据合同成立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而附随义务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随着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遵守的义务。违反先合同义务会导致违约责任,而违反附随义务也会导致违约责任。
附随义务与不真正义务的区别在于:附随义务是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应向对方承担责任;而不真正义务并非是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不会产生向对方担责的情况,只是自己遭受不利益。
附随义务的形成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讲求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合同的附随义务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形成的合同义务扩张,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不断产生。附随义务不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事先明确约定的,也不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的,而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负担的义务。这种义务在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是否发生不确定,在合同履行中出现情况时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这种义务相对方就会受到损害。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附随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领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甲与乙签订了门面房租赁合同,乙花费了10多万元进行装潢。但由于乙无法提供房产证,工商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甲以合同未约定提供房产证为由拒绝提供。乙不得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装潢损失。在处理此案时,应从合同目的、承租人受损事实、要求的合理
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是按照《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约定之外的附随义务。全面履行原则要求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数量和质量履行合同中的义务,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履行合同约定之外的附随义务。合同履行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且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在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也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如果当事人一方
民法总则对债权转让没有作出规定,现行的合同法规定,对债权转让由谁作出并没有规定,所以可以由受让人作出。对已经作成债权证书的债权进行让与,虽须交付债权证书,但该行为属于履行附随义务而非债权让与的成立要件。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