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随义务的概念
附随义务是指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财产利益),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旨在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的内容并非从合同关系开始就已确定,而是随着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的发展逐步确定。
(二)附随义务的特点
附随义务具有以下特点:
1. 附随义务具有从属性。由于附随义务的存在价值主要在于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所以,在合同关系中附随义务居于从属地位。
2. 附随义务具有不确定性。附随义务不是在合同成立之初就已经确定的,而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行,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遵守一定的义务,以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不受合同种类和性质的限制,可以在任何类型的合同中发生,并且可以在签约前、签约中和履约后的所有阶段发生。
3. 附随义务具有法定性。附随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即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约定,也不影响该种义务的存在。当事人一般情况下无权废止附随义务。
(三)附随义务与相关义务的区别
为了界定附随义务,需要明确其与合同法上的其他义务之间的区别,主要包括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给付义务和不真正义务。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是根据合同成立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给付义务是指履行合同所需的付款义务,不真正义务是指不属于真正的合同义务,而是使负担此义务者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后果的义务。
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的区别在于:给付义务是合同中固有、必备的基本义务,而附随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此外,违反给付义务可以导致合同解除,而违反附随义务一般情况下不能导致合同解除,但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附随义务与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在于: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是根据合同成立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而附随义务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随着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遵守的义务。违反先合同义务会导致违约责任,而违反附随义务也会导致违约责任。
附随义务与不真正义务的区别在于:附随义务是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应向对方承担责任;而不真正义务并非是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不会产生向对方担责的情况,只是自己遭受不利益。
附随义务的形成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讲求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合同的附随义务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形成的合同义务扩张,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不断产生。附随义务不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事先明确约定的,也不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的,而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负担的义务。这种义务在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是否发生不确定,在合同履行中出现情况时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这种义务相对方就会受到损害。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附随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领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合同法律师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所涉及的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包括诚信缔约义务、告知义务、保密义务以及其他先合同义务。文章详细解析了《合同法》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实践中的解释和应用,如“恶意”的界定、告知义务的特殊性和判定因素、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等。同时,也
买卖合同的基本定义及出卖人的义务。出卖人需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交付可以是直接转移占有或将向第三人请求提取标的物的权利转让给买受人。此外,出卖人还需交付与标的物相关的单证和资料。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方法依法律规定,动产依交付而转移,不动产及特别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担保合同中止条件的相关内容。在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利中止履行合同,但需要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或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之一。若无确切证据,当事人需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