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基础是什么
时间:2024-10-22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基础是什么?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是怎么样的?小编表示也不知道,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法律规定有哪些,相信看过下问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如果你有兴趣就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相信您会有所收获的。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基础及性质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在无先后履行顺序时,一方在对方未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债务之权利。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设立旨在维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等,防止一方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却要求对方履行义务的不公平行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并非是为了免除自己的履行义务,而是将对方的履行义务作为自己履行义务的条件。因此,同时履行抗辩权实质上是一种延期履行的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性质
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性质,理论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交换请求权说,认为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仅享有以自己给付请求他方给付的权利,因此在诉讼中,原告必须证明自己已履行义务或无先给付义务。另一种观点是抗辩权说,认为双务合同的当事人的请求权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在对方当事人行使抗辩权时才会相互牵连。德国民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以及通行的学说都支持抗辩权说,我国《合同法》第66条也采纳了这一观点。主要的理由是基于诉讼的考虑,当原告请求被告履行债务时,原告无需证明自己已履行对待债务。同时履行抗辩权属于抗辩权的一种,是一种一时的或延时的抗辩权。因此,同时履行抗辩权应由当事人主张,法院或仲裁机构不能主动适用。如果被告不提出抗辩,法院也无审理义务,如果被告缺席且不提出抗辩,法院应判决被告败诉。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理根据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理根据在于双务合同的牵连性。在双务合同中,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给付与对待给付是不可分离的。双务合同的牵连性包括发生上的牵连性、存续上的牵连性和功能上的牵连性。发生上的牵连性指的是一方的给付与对方的对待给付在发生上相互牵连,即一方的给付义务不发生,对方的对待给付义务也不发生。存续上的牵连性是指在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下,债务人因无法履行债务而免除给付义务,债权人也免除对待给付义务。功能上的牵连性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的给付与对方的对待给付是互为前提的,一方不履行义务,对方原则上也不履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双务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合同无法履行或难以履行的情况。为了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不安抗辩权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能够为先履行方提供救济手段,保证合同公平性和效益性,降低社会损失。
-
什么是顺序履行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是什么?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成立要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顺序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该权利对于保护个人利益和合同当事人的权益有重要意义。文章还解析了顺序履行抗辩权的
-
实践定金合同是否为双务合同
实践定金合同作为双务合同的特性,包括合同履行抗辩权的适用、风险负担的不同以及合同不履行的后果差异。定金罚则对合同双方有效,双方权利义务相互依存,涉及风险负担和合同解除等复杂问题。
-
单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债务人能否主张
单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债务人能否主张的问题。案件中,李某借款后部分归还,尚欠科技公司23万元,李某以不安抗辩权为由拒绝还款。但法院认为李某不符合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不支持其主张。文章区分了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的意义,指出单务合同不适用合同履行抗辩权,风险
-
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有哪些
-
后履行抗辩权与不安抗辩权是什么
-
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