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对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该条法规规定了同时履行抗辩权,但如何行使未作规定。从法理上讲,抗辩权是与请求权相对应而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在一方当事人未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下,另一方当事人请求确认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请求并无法律依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法规并未对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顺序做出说明。
在传统民法上,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理论,却无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我国合同法第67条首次明确规定了这一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发生于有先后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基本上适用于先履行一方违约的场合,这是它不同于同时履行抗辩权之处。
值得提出,“顺序履行抗辩权”这一名称并非唯一,使用的人也比较少。不过,2008年司法考试卷三第57题选项A使用了“顺序履行抗辩权”一词。另有在同一以上使用“先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等词语的。仔细说来,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比如“先履行抗辩权”强调先履行一方应先履行其债务;“后履行抗辩权”则强调抗辩权人本身履行的后在性。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并行使,产生后履行一方可一时中止履行自己债务的效力,对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请求,以此保护自己的期限利益、顺序利益;在先履行一方采取了补救措施、变违约为适当履行的情况下,顺序履行抗辩权消失,后履行一方须履行其债务。可见,顺序履行抗辩权属一时的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影响后履行一方主张违约责任。
三种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三种抗辩权在主张权利人、法律义务及行使权利的时间上有所不同。然而,它们的联系在于目的相同、适用范围相同、权利效力相同以及行使方式相同。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而同时履行抗辩权则无此要求。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合同法中的法定解除权的效力。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等违约情况下非违约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和情形。此外,还提到了不安抗辩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文章旨在明确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