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立上的牵连性:指一个合同产生两项方向相反、互为对价、互为条件的债务。其中一项债务不成立或无效时,另一项债务也随之不成立或无效。
2. 履行上的牵连性:指在双务合同成立后,一方负担的义务以他方负担义务为前提。如果一方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其义务的履行也会受到影响。
3. 存续上的牵连性:即如果非因双方的过错导致合同事实上无法履行时,需要确定由哪方承担发生的危险。
1. 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益,维护当事人的权利。双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对等的、相互牵连的。因此,一方不履行自己的债务而要求对方履行,违背了诚信和公平原则。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存在可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保护当事人的权利。
2. 维护交易秩序。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一方在对方未履行时拒绝履行。这直接影响双方能否按合同履行义务的问题。因此,需要明确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条件,以避免权利滥用。同时,该制度可以督促对方履行义务,有利于维护交易秩序。
3. 增进双方的协作。根据诚信原则和协作履行原则,债务人与债权人对于债务的履行和权利的行使,都有相互协作的义务。相互协作有助于债务的正确履行,也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进而促进交易的增长。
4. 担保或保护功能。同时履行抗辩权体现了商品交换规律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实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原则,可以保证双方当事人不会因先行给付而遭受不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该权利适用于双方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的情况,只有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或其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一方当事人才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包括必须是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提前终止权是否构成不安抗辩权的问题。在双务合同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履行能力严重恶化时,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可以中止履行,这构成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如合同双方存在债务关系、对方出现履行能力恶化等。同时,《民法典》对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条件。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在对方未履行合同或未提出履行情况下,要求对方同时履行的权利。行使该权利需满足条件:同一双务合同存在,且双方互负债务并已形成对价关系;双方已到履行期限;对方未履行或未提出履行。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行使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构成要件。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互负债务,在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对方未履行对待给付义务且有能力履行时方可行使。但需注意,诚实信用原则限制了抗辩权的滥用,并存在不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