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管理运作 > 基金运作 > 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模式 公司制VS有限合伙制

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模式 公司制VS有限合伙制

时间:2024-07-29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3646
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模式实证:公司制VS有限合伙制

税负不公国家:风险投资基金以有限合伙制为主流形式

在美国风险投资行业中,有限合伙制逐渐取代公司制成为主流形式。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末,独立的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的资本总量占整个行业获得的承诺资本总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地维持在80%左右,而在1984年,这一比重还只有40%。

原因一:避免双重征税

管理人推动有限合伙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美国公司型企业的双重征税。公司型企业在美国面临高达49.5%的资本利得税,而在将收益分配给投资人后,还需缴纳所得税。相比之下,合伙企业不仅企业本身免税,而且收益分配到合伙人后只需按低税率缴税,这激励创投家们更倾向于以有限合伙型设立风险投资基金。

原因二:被动投资人的出现

在美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初期阶段,公司制基金是主流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人面对的募资对象是一些实业企业或金融机构等,谈判地位相对较弱。然而,随着被动投资人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作为积极的投资人,实业型投资人要求更多地参与风险投资的决策和管理,因此更倾向于设立公司制的基金。在这种弱势地位下,为了募集资金,管理人不得不选择公司制基金形式。

原因三:管理人自身的提升

随着美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顶级管理人和管理机构,如Sequoia Capital、Mayfield、KPCB等。这些机构的成功案例逐步提高了管理人与投资人的谈判地位。甚至出现了管理人在募资时选择投资人的情况,而不是投资人选择管理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基金合同期限届满而未延期的基金的募集

    基金合同期限届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基金管理人及托管人职责终止以及其他基金合同约定的情形等导致基金合同终止的多种原因。在基金合同终止过程中,需遵循民事法律行为的原则,保障各方权益,特别是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意愿需得到充分表达。涉及基金合同终止的

  • 一、办理跨系统转托管的情形

    跨系统转托管的情况,主要针对投资者在不同系统间转移基金份额的情形。文章详细阐述了跨系统转托管的账户规定,以及基金份额从场内转到场外的流程和从场外转到场内的流程。

  • 基金财产的归属

    基金财产的归属问题,规定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获得的财产和收益应归入基金财产。在清算时,基金财产不属于管理人或托管人的清算财产。同时,基金财产不得用于承销证券、违规贷款或提供担保等投资或活动,并禁止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

  • 合作协议

    甲方与乙方就项目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长期合作的内容。合作内容包括乙方作为唯一投资人及项目投资管理人,负责资金投入、资金引进、投资顾问、金融服务、上市等工作,并提供全方位企业包装和上市准备工作。合作期限自签订之日起至约定日期,如需继续合作需另签协议。合作

  • 如何构建风险较低的基金组合
  • 基金募集行为的后果
  • 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模式 公司制VS有限合伙制
基金管理运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