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管理运作 > 基金运作 > 单位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披露亟待规范

单位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披露亟待规范

时间:2024-10-0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3745
"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指的是在某一时点上基金可以实际用于向基金投资者进行分配的收益。由于这一指标可以准确地衡量基金在某一时点上的分红潜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基金研究文章中。但这一指标目前尚无权威定义,各基金的报表中给出的计算公式也是形式各异,易使投资者误解,且披露的计算公式或计算结果不乏错漏之处,这就使得基于该指标做出的统计结果或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此外,由于一些文章作者对该指标理解不透彻,有时也会出现数据引用错误或者指标运用不当等问题。在此,本文不揣鄙陋,希能一一厘清,并求教于大方。

基金可分配净收益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存在不统一和不规范的问题

当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基金可分配净收益的计算公式不统一,信息披露不规范且存在错漏。

缺乏对"基金可分配净收益"的明确定义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基金可分配净收益"进行明确定义。《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中没有提及该指标,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附件二《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中对"基金的可分配净收益"作出了披露要求,但没有给出确切的计算方法。实际上,明确提出"基金可分配净收益"计算公式的是2001年7月30日第十五次基金业联席会议。根据该会议纪要,该指标被定义为: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未分配净收益-证券投资估值减值。

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基金类型进行调整

然而,随着《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颁布实施和开放式基金的诞生,原有的指标已不能适用于存在申购和赎回的开放式基金。根据不同情况,计算公式需要相应地调整为以下两种形式:

1. 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未分配净收益-未实现利得损失。

2. 基金可分配净收益=基金本期净收益+期初未分配收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申购赎回损益平准金-本期基金已分配收益-未实现利得损失。

存在公式不一致和错误的情况

然而,有些基金给出的公式与上述规定并不相同。例如,大成价值增长在2003年中报中给出的公式仍然是: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未分配净收益-证券投资估值减值。行业成长则在其公式中遗漏了申购赎回损益平准金科目。

这些不一致和错误的公式在计算结果上可能是正确的,但违反了规定。一些开放式基金没有按照《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的要求披露基金可分配净收益,而另一些开放式基金在计算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时出现了错误和遗漏,给投资者带来了困惑。例如,银华优势在2003年中报中没有扣除本期基金已分配收益,另一只开放式基金在2003年中报中将该指标定义为基金本期净收益+上年结转未分配收益-本期已分配基金净收益-损益平准金-未实现利得损失,但实际计算结果却没有减去"未实现利得损失"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的问题,包括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缺乏专业人才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鼓励建立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多元资金投放、规范运作管理等方式筹措资金,并吸引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

  • 巨额赎回的定义

    巨额赎回的定义及处理方式。巨额赎回发生在开放式基金净赎回量超过基金规模的10%时,基金管理人可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处理方式包括正常赎回和部分顺延赎回。发生巨额赎回并延期支付时,基金管理人需通知投资人并公告,投资者需注意赎回延期的计价方式。

  • 管理者的保证金

    基金管理人在与委托人合作时提供的保证金制度,以保证委托人的资金安全。管理人的收益除管理费外,还与业绩相关。投资者的直接干预和重大决策的参与也在文中有所涉及。私募基金应保证独立性,并通过账户设置、分割核算等确保基金资产的安全。最后讨论了投资者的退出机制

  • 开放式基金赎回:投资者观念的纠正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开放式基金赎回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和赎回日益受到关注。基金管理公司不仅要纠正投资者的观念,还需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赎回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机构投资者资金调度、投资短期化倾向等。尽管存在赎回现象,但开放式基金总体规

  • 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及防范
  • 富国基金修改封闭式基金收益分配条款的公告
  • 附表部分封闭式基金收益分配方案
基金管理运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