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涉及的被执行房屋位于通州区重点工程新城南街改造项目区域。申请人北京市通州区建设委员会房管所和拆迁办先后多次与被执行人就拆迁补偿事宜进行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因被执行人提出的补偿金额超出标准,房管所提起诉讼并申请先予执行,该院经审查后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在执行程序中,法院通过与被执行人的谈话了解到,被执行人拒绝搬迁的理由包括拆迁办计算和测量房屋的标准不正确、自建房部分补偿过低以及拆迁办搬走后找不到人进行协商等。法院随后联系了房管所和拆迁办,于2009年6月25日在法院再次与被执行人进行协商。
在协商过程中,被执行人先是提出自己患有肝炎,要求解决二加一的二手房,但由于不符合拆迁规定而被拒绝。随后,被执行人又提出计算标准不正确,申请人解释后又要求不按评估报告补偿51万元(不含10万元奖励),直接要求90万元的补偿。申请人以缺乏依据为由拒绝了被执行人的无理要求。法院随后两次前往被执行人住处进行工作,对其进行法律解释和利害分析,但被执行人仍然态度强硬,拒不履行。
最终,法院决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党组成员、主管副院长史宝山亲临执行现场进行指挥,并邀请两名人大代表全程监督。根据预先制定的工作预案,执行干警迅速拉起警戒线,隔离了被执行房屋,禁止无关人员入内。同时,他们还负责处理被执行人厨房中的煤气罐、刀具等危险物品,以避免人员受伤。另外,专人负责看管被执行人及其家人,并耐心进行劝慰,稳定他们的情绪,避免他们做出过激甚至自伤的行为。
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法院顺利腾空房屋并将其交给申请执行人,该案圆满执结。法院干警严肃、文明的执法作风受到在场人大代表及围观群众的好评。同时,法院得到消息,周围几户长期拒绝搬迁的被拆迁人已经开始自动搬迁。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