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2.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上下班途中”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说明,该规定自9月1日起生效。
1.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 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4. 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1. 用人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1. 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和《工伤申报证据清单》。
2. 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如工资卡明细单、工资条、胸卡、考勤卡等复印件,原件需同时带好)。
3. 受伤者身份证复印件。
4. 首次门诊病历及拍片报告复印件或出院记录复印件,如果是死亡情况,还需提供医学死亡证明和死者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
5. 如果是因工外出期间受伤,需提交用人单位开具的派工单或出差通知书或其他能证明因工外出的原始证明材料。
6. 如果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需提交上下班的作息时间表、单位至家中正常路线图,个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还需提供本人机动车复印件。如果是暂住本市人员,还需提供租房协议或房东出具的租房证明、房东联系电话及其身份证复印件。
7. 需要提供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是单方交通事故,还需提交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证明。
8. 如果是交通事故肇事方逃逸,需提供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逃逸证明》。
9. 受伤职工的劳动保障卡复印件,如果不是本市户籍人员,还需提交暂住证原件和复印件,并在《工伤认定申请表》的备注栏中注明劳动保障卡号和暂住证编号。未办理劳动保障卡的员工请先到劳动保障所办理劳动保障卡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10. 提供2份证人证言及1份证人身份证复印件。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司法鉴定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之间的区别。申请鉴定主体、前提条件、依据、内容、所需材料和收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中,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主要关注工作伤害及伤残程度,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则更多涉及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及影
伤残鉴定的概念、范围及赔偿标准。伤残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其他级别伤残赔偿标准也有相应计算方法和公式。
下班路上聚餐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只有合理的上下班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才能认定为工伤。个人如遭遇工伤,可按规定向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准备相应的证明材料。
鼻骨骨折在不同情境下的定残问题。在工伤情况下,鼻骨骨折可定为十级伤残;而非工伤和单纯的鼻骨骨折,则无法定为伤残。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头面部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定为伤残,单纯的鼻骨骨折不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