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认定 > 交通事故认定书 > 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使用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使用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时间:2024-12-22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5487
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只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但在司法实践中笔者发现,不管是公诉机关还是审判机关,以及案件当事人,都过分迷信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认为较之其它原始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有着更强有力的证明效力,人民法院往往将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等同于民事赔偿责任的划分,直接根据认定的责任大小对损害赔偿数额进行裁决。为澄清认识上的误区,笔者就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使用,在诉讼过程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指正。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使用注意事项

一、违章行为与事故认定的联系

违章行为并非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及其后果,因此违章行为并不必然要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承担责任。事故认定是指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对当事人的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确定当事人承担事故责任需要首先确定是否存在违章行为,其次要确定违章行为与事故发生是否有必然的联系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因此,有违章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承担事故责任。

例如,在某案例中,林某驾驶汽车装运石块时,车厢内坐有一人。一放学的小孩欲爬上该车,不小心摔下来被碾压致死。交警部门在划分事故责任时以人货混装为由,认定林某负事故主要责任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然而,筆者认为交警部门的认定不妥。虽然人货混装违反了交通法规,应该受到行政处罚,但在该案中,人货混装并不会必然导致事故发生以及小孩的死亡。即使没有人货混装,也不能避免小孩的死亡。因此,林某的违章行为与事故发生并没有必然联系。

然而,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碰撞事故中,交警部门往往会人为地寻找机动车的违章行为,以增加机动车的责任。这不仅是因为非机动车、行人处于弱者地位,存在同情弱者的感情因素,还与赔偿原则有关。我国现行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是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只有被保险人致人损害而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才承担给付保险赔偿金的责任。相对于没有赔偿能力的非机动车、行人而言,增加机动车的责任意味着机动车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也就是说由保险公司支付更多的保险赔偿金。因此,肇事司机出于对被害人的同情,即使知道事故认定有误也不会提出异议。

因此,作为公诉机关,在审查交通肇事罪案件中,不应完全依赖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来指控犯罪。应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视为一种普通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以道路交通法规为准绳,结合现场勘查笔录、事故现场图、询问笔录等原始材料,对其加以审查判断,看其认定是否合理合法。这样做既可以及时给当事人提供公正的救济,又可以避免庭审过于被动。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民事赔偿责任的划分

在司法实践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确定当事人责任大小的主要依据。该认定具有较强的证据效力,相较于一般的鉴定结论,具有帝王证据的效力。法院在裁决当事人责任时依照该认定结论分配当事人的民事责任。例如,如果肇事司机负主要责任,就要承担全部损失的60%至80%;如果负同等责任,则承担全部损失的50%。在审判过程中,很少有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结论的异议能够得到法庭的采纳。

然而,事实上,机动车作为一种高度危险工具,在其运行中,客观上对非机动车和行人构成一种威胁。如果仅按照责任来论处,实行过错责任,甚至“撞了白撞”,实际上是以一部分人的健康权、生命权作为整顿交通秩序的代价,这是对我国《宪法》的公然违背。法律不能对本已受害的非机动车一方及行人毫无保护,从而导致实质上的不公平。同时,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人,应认识到与行人负有不同程度的注意义务,这是机动车驾驶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原则上应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关于高度危险作业造成损害的规定处理,避免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认定简单等同于民事责任的分担。这一点在新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也就是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由机动车承担赔偿责任,即使事故认定中机动车没有责任、非机动车和行人负全责,机动车仍需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即使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存在重大过失的违章行为,而机动车驾驶人采取了必要的处置措施,也只能减轻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而不能免除。除非事故是非机动车、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才不需承担赔偿责任。上述规定否定了“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说法,同时改变了人们“事故责任划分就等于赔偿责任划分”的习惯思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 交通事故调解的时间限制

    交通事故调解的时间限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扣留车辆时,有明确的处理时限;对于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根据不同情况也有相应的时限规定。此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十日,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开始时间。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

  • 交通事故结案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交通事故结案时效的规定。主要介绍了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对违反停车规定的机动车驾驶人的处罚措施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口头警告、罚款、拖车等处理方式,并强调拖车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收费,应当及时告知停放地点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概述
  • 交通事故赔偿怎么调解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