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必须由具备一定资格的交通警察作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往往没有附上鉴定人资格证明,并且审判人员也未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该证明。例如,在我院审查的史某与某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该交通事故发生在乡村道路上,其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由派出所的民警作出的,然而该民警并没有鉴定人的资格。法院审理该案时并未对鉴定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在审判实践中,存在两种常见情况。一种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在送达手续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有的甚至没有送达给有关当事人,有的只送达给当事人的一方而未送达给另一方。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给有关当事人,但未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并出具相关证据,说明认定责任的依据和理由。例如,在我院审查的多起民事申诉案件中,交管部门未向当事人说明认定责任的依据及理由。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根据该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在一定的期限内制作完成。
交通警察询问的重要性,指出在回答问题时需认真准确,特别是在面对模糊问题时需要引起注意。同时强调了现场勘察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审查认定书内容和请求法院进行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明效力问题。虽然公安机关负责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并出具认定书,但该认定书不具有法定证据地位,对检、法两院没有强制约束力。在刑事诉讼实践中,认定书可能误导办案人员,影响案件实质性审查。因此,建议取消移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做法。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后所作的技术性结论,该结论不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证据。
依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认定书三日内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