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16项便民措施第14条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的3天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复核结束后,会召集事故各方当事人,并当场宣布复核结果。《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规定,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可以依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并依法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错误时应及时纠正。根据《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处理高级资格的交通警察组成的交通事故处理专家小组,负责审核和复核交通事故认定工作。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在检查中或者接到群众投诉后经审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应当决定撤销该认定书,并要求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重新制作认定书。如果承办单位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决定,根据《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规定》进行撤销或者变更,并按照《公安机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追究责任。2、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向法庭提出对事故认定书的异议
由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只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在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需要对认定书进行当庭质证。对于不服认定书的当事人,可以向法庭阐明自己的理由。人民法院有权决定是否采纳当事人的异议,并有权决定事故的赔偿责任比例。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该认定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包含当事人、车辆等基本情况,交通事故的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归属。若交通肇事人逃逸未查获或事实无法查证,可在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该认定书应载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概述,它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法规对事故进行定性和定量评断的法律文书。其构成条件包括事故当事人一方使用车辆、发生在规定道路范围内、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行进状态,以及事故当事人主观上存在过失并造成一定后果。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后所作的技术性结论,该结论不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