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对于交警的责任认定书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机关行政复议申请。此外,一些法院也接受对此不服的行政诉讼。然而,现在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只是民事诉讼的一种证据。在当事人共同申请的交警调解中,认定书是当然的依据;在法院的民事赔偿诉讼中,交警的认定书只是比较重要的证据,已经不再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当然依据。法院根据当事人各方提供的证据,完全可能根据不同的责任分担比例作出判决。因此,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时,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16项便民措施第14条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的3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复核结束后,会召集事故各方当事人,并当场宣布复核结果。
此外,《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可以依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并依法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处理高级资格的交通警察组成的交通事故处理专家小组,负责交通事故认定的审核、复核工作。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或者接群众投诉经审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决定,并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另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对于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决定的承办单位,按照《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规定》予以撤销或者变更,并按照《公安机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进行错案追究。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向法庭提出自己对事故认定书的异议,并阐明理由。人民法院有权决定是否采纳当事人的异议。
交通警察询问的重要性,指出在回答问题时需认真准确,特别是在面对模糊问题时需要引起注意。同时强调了现场勘察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审查认定书内容和请求法院进行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明效力问题。虽然公安机关负责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并出具认定书,但该认定书不具有法定证据地位,对检、法两院没有强制约束力。在刑事诉讼实践中,认定书可能误导办案人员,影响案件实质性审查。因此,建议取消移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做法。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后所作的技术性结论,该结论不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证据。
依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认定书三日内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