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工伤认定的条件为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伤害。这里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时间条件,即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二是特定对象条件,即受到机动车伤害。
(1) 用人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申请的受理部门为各统筹地区的局。
(1) 《工伤认定申请表》(在社保部门领取并填写)。
(2) 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则需提供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对于参保员工,还需要提供所在用人单位的注册登记资料(可到市工商局查询打印)。
(3) 首诊病历及相关检验报告的复印件。
(4) 员工身份证的复印件。
(5) 《道路书》及其他有效证明的复印件。
(6) 如果申请由工伤职工的直系亲属提出,还需要提交申请人与工伤职工的亲属关系证明,例如户籍证明(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问题。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限为十日。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根据事故情况有所不同。调解原则根据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程度来确定赔偿责任比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包括民事赔偿无法调解时的诉讼途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复核审查期间涉及诉讼的情形处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内容以及复核审查的内容等。在复核审查期间若当事人提起诉讼,复核将被终止。交通事故认定书需包括事故当事人情况、
交通事故认定中纠错机制的缺失问题。由于制度未提供救济途径,当事人在面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时无法获得救济。法院纠错能力有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使得当事人难以证明认定书的错误。此外,由于缺乏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交通事故认定书出错几率增加,易滋生腐败。
交通逃逸小事故处理中车辆扣留与放车的相关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事故车辆在被检验和鉴定后,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当事人逾期未领取,停车费用自行承担。对于未造成伤亡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有时限要求,包括现场勘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