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工伤认定的条件为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伤害。这里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时间条件,即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二是特定对象条件,即受到机动车伤害。
(1) 用人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申请的受理部门为各统筹地区的局。
(1) 《工伤认定申请表》(在社保部门领取并填写)。
(2) 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则需提供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对于参保员工,还需要提供所在用人单位的注册登记资料(可到市工商局查询打印)。
(3) 首诊病历及相关检验报告的复印件。
(4) 员工身份证的复印件。
(5) 《道路书》及其他有效证明的复印件。
(6) 如果申请由工伤职工的直系亲属提出,还需要提交申请人与工伤职工的亲属关系证明,例如户籍证明(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
轮休期间发生车祸是否算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可以认定为工伤。而自行骑摩托车摔伤等情况则不符合工伤认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其他视同工伤的情况以及不符合工伤认定的情形。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该认定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包含当事人、车辆等基本情况,交通事故的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归属。若交通肇事人逃逸未查获或事实无法查证,可在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该认定书应载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概述,它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法规对事故进行定性和定量评断的法律文书。其构成条件包括事故当事人一方使用车辆、发生在规定道路范围内、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行进状态,以及事故当事人主观上存在过失并造成一定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