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拆迁是指在没有经过正式拆迁程序的情况下,当地相关部门对模拟拆迁区域内的民众意见进行收集的行为。模拟拆迁并不是正式意义上的拆迁,因此不会下发拆迁通告。模拟拆迁通常发生在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中。
模拟拆迁的程序如下:
在确定拆迁范围之前,相关部门会探访该区域的民众,了解他们的意见。如果绝大多数民众都有意向拆迁,民众可以通过居委会联名向政府提交改造申请。
政府会对该区域的房屋进行评估,并将拟定的安置房区域的地价、位置、面积等信息告知民众。
民众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同意拆迁。如果签订模拟拆迁协议的比例达到90%或以上,政府可以发布正式的征收公告。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发布公告,模拟拆迁协议将自动失效。
模拟拆迁具有以下特点:
只有达到征收条件时,征收方才可以进行拆迁。
模拟拆迁在征收决定作出之前已经开始进行大量工作,与法律规定上的程序有所不同。
模拟拆迁只有同意拆迁的人数占比达到90%以上才可以进行拆迁。
目前模拟拆迁主要出现在国有土地上的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等项目中。
模拟拆迁的利弊如下:
整个模拟拆迁过程不够透明,被征收人无法了解其中的环节,例如被征收人无法知道有多少人同意拆迁,导致决定权在征收方,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
很多模拟拆迁协议中只有地方签字,并非政府部门,因此被视为民事协议。在后期工作中,这些协议往往不具备法律效力。如果拆迁方不承认协议,被征收人将处于被动地位,这与签字主体的资格不符。
在现实中的模拟拆迁中,拆迁方为了利益,往往不会告诉被征收人签订的协议是模拟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征收决定的情况下,评估结果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导致被征收人无法接受之前的评估结果,进而产生矛盾。
“一书四方案”在土地征收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它详细解释了《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中关于土地征收的相关规定和方案内容,包括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农村土地征用的补偿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5、签订协议:房屋征收部门与房屋所有权人签订模拟“拆迁”安置协议。
模拟拆迁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是没有规定的,而各地有自己的拆迁规定,例如北京市就有规定,模拟拆迁的,预签补偿协议的期限不超过6个月。第二十六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
模拟拆迁时签订的补偿协议并不是正式的拆迁补偿协议,所以签订模拟拆迁的协议并不是补偿就定了,而是拆迁方案通过后,以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协商签订的协议为准。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