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骑车人在上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当时两人都想着赶紧去医院检查,没有及时报警。等他们想到报警时,事故现场早被破坏了,交警无法对事故进行认定。那么,事故赔偿问题怎么处理呢?余姚法院昨天给出了一个方法,一审判决事故双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三七分,骑电动自行车一方的责任分配比例高于骑自行车一方。
二十出头的郭某在余姚打工,去年6月16日早上,她骑自行车去上班,途中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当时,骑电动自行车的朱某跟郭某双双倒地。郭某以前从没经历过交通事故,她只知道自己右腿很痛,受伤不轻,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朱某见郭某一脸痛苦,心里也很紧张,觉得还是救人最要紧,立即送郭某去了医院。
二人在医院里才想到出事故要报警,可因事发路段交通繁忙,事故现场已经被破坏,交警没法调查取证,交警作出了对这起事故不予受理的决定。郭某在事故中受伤较重、损失较大,赔偿问题与朱某无法达成一致,就向余姚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朱某除了先行支付的医药费外还要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补偿金、护理费等各项损失5万余元。
法院判决:
法院判决朱某承担郭某的70%损失,赔款4万余元。
裁判理由:
朱某骑电动自行车而郭某骑自行车,两车的自重与行驶速度有着较明显差异,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相比在事故中的损害作用力更大一些,朱某应尽的安全注意义务大于郭某。考虑到事故中郭某受伤较重而朱某受伤相对较轻,朱某及时报警、妥善保护现场的责任也应大于郭某。综合这两点,法院认定朱某对事故造成的郭某损害应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而郭某骑自行车过路口时没有注意安全,也没有在事发后报警或者提醒朱某报警,她对自身遭受的损害应承担部分的责任。
法律法规
1、《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的批捕时间。公安部门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完成后,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综合评估后,可随时决定批捕。批捕的依据是事故责任认定书中所载明的事实和证据,综合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损害程度和肇事者的主观故意或过失程度等因素。批捕是严肃的法
车辆扣分不服的法律处理程序、驾照记分周期的规定以及机动车环保标志的规定。对于不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如仍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驾照记分周期从初领驾驶证日期算起,违法行为产生的分值会被记入驾驶证中,累积达12分需
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地位,它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也是当事人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证据。认定书不具有行政可诉性,法院在审查时可根据其他证据对其结论进行推翻。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含当事人、车辆等基本信息,以及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和责任。交通事故
电动车撞人后未及时报警的应对措施。事故发生后,应首先与受害者联系沟通,若双方能就责任达成共识,可协商解决;否则,应尽快报警并提供证据。同时,也介绍了车辆被撞后的保险理赔流程,包括确保现场安全、报警、拍照、收集信息、联系保险公司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