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伙企业进行拆迁时,若合伙企业解散,合伙人可以根据合伙协议获得拆迁补偿。如果合伙人未获得补偿,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争取补偿。以下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争取合伙人的拆迁补偿。
广西的金先生与他的合伙人周先生因此事而陷入了法律纠纷。在周先生开办工厂时,金先生曾出资200万元,并在收条中明确约定该金额占股份的10%。然而,在拆迁过程中,金先生未获得任何补偿。金先生提起诉讼时,周先生主张该款项为借款而非股权投资。一审法院认为,由于企业登记只有一个人且金先生未提供参与合伙经营的证据,收条的内容不足以证明双方存在合伙关系,因此金先生无权获得拆迁补偿。
金先生随后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个人合伙的法律特征包括:(1)集体主体性,即个人合伙是由两个以上公民组成的独立民事主体;(2)合意性,即个人合伙的设立基于合伙人之间的协议;(3)财产共有性,即个人合伙的物质基础是合伙人共同出资形成的合伙财产;(4)盈余分配的约定性,即个人合伙的盈余分配由合伙协议或合伙人另行约定确定;(5)内外债务的有别性,即个人合伙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对内根据出资比例或协议约定承担责任。
根据收条的内容以及一审庭审时双方对拆迁后财产分配的陈述,法院认为金先生符合“公民按照协议提供资金或实物,并约定参与盈余分配,但不参与经营劳动的,或提供技术劳务但不提供资金实物,并约定参与盈余分配的,视为合伙人”的规定。而涉案工厂的拆迁属于合伙终止情形,因此涉案工厂的拆迁利益可以视为合伙财产。根据收条的明确约定,金先生有权获得工厂拆迁利益的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伙终止时对合伙财产的处理,如果有书面协议,则按照协议处理;如果没有书面协议且协商不成,若合伙人出资额相等,则应考虑多数人意见;若合伙人出资额不等,则可以按出资额占全部合伙额较多的合伙人意见处理,但要保护其他合伙人的利益。因此,法院最终支持了金先生的诉求。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拆迁可能导致合伙人之间的冲突。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在企业成立时提前明确所有事项。
大棚种菜拆迁过程中的停产停业补偿问题,介绍了征收耕地和其他土地的补偿费用计算方式,以及城市郊区菜地征收时的相关规定。同时,还详细解析了企业拆迁中一次性停产停业损失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纳税情况、营业执照标注的营业面积和实际经营面积进行计算的方式,并指出
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包括个人补偿费免征所得税、契税规定以及企业搬迁补偿收入。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定义和标准,包括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和奖励性补偿费。这些优惠政策和补偿标准旨在保障居民权益,促进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
企业拆迁赔偿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替代土地的租金价差损失、经营损失和停业停产损失、地上物的损失、搬迁费用、解聘员工的安置补偿费用以及无形资产的损失等。补偿方式取决于选择货币补偿安置还是场地房屋调换安置,每个项目的补偿原则都是“适当”,但具体程序需要拆迁
厂房拆迁的补偿标准,包括《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拆迁补偿的三个方面。具体涉及搬迁补助费、停产停业补偿、拆迁资产补偿、拆迁费用补偿等。此外,还包括房屋拆迁费、附着物补偿费、设备折旧处理及搬迁费等。通过谈判可争取更大补偿,但应合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