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临时性执行措施,其目的是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清点,并加贴人民法院的封条,以防止任何人转移和处理。被查封的财产可以由被执行人负责保管,若被执行人拒绝保管或保管不善导致损失,应由被执行人承担责任。若被查封财产由其他单位或个人保管,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扣押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临时性执行措施,其目的是将被执行人的财产运到另外场所进行扣留,以避免被执行人对该财产占有、使用和处分。被扣押的财产可以由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和个人保管,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冻结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执行措施,其方式是人民法院通知银行、信用合作社或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以保证被执行人无法提取、转移或处分存款。
拍卖和变卖是对被执行人财产的强制出售。通常在查封和扣押的基础上进行。人民法院在查封和扣押财产后,应要求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限内履行义务。若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将被查封和扣押的财产交由有关部门拍卖或变卖。当然,人民法院也可以不经查封和扣押,直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拍卖或变卖。变卖是将财产交由有关商业部门代卖,或者交由信托部门收购。拍卖是按照一定程序公开叫价,以最高价出售的一种交易方式。
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和变卖被执行人财产是对当事人财产的直接处置,会对被执行人的生产、生活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在采取这些措施时,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和变卖应限于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的部分财产,并且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以给予其生存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护被执行人的利益,人民法院在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封和扣押时,应通知被执行人亲自到场,若被执行人不能到场,可以通知其成年家属代为到场。若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人民法院应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到场。若以上人员接到通知后拒不到场,不影响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此外,人民法院在查封和扣押财产时,若被执行人是公民,其工作单位或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派人参加。
为防止财产丢失并避免出现新的纠纷,人民法院执行员对被查封和扣押的财产必须制作清单,一式两份,详细记录被查封和扣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特征等,并由在场人即执行人员、被执行人或其成年家属、法定代表人或单位主要负责人、当地基层组织的代表签名或盖章。其中一份交给被执行人或其成年家属、法定代表人或单位主要负责人,另一份由人民法院附卷保存。
异议人针对某保全裁定提出的异议申请。异议人请求法院解除对特定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并阐述了相关事实与理由,包括与第一被异议人的约定以及第二被异议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异议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出异议,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个人挂靠公司财产如何保全的问题。申请人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冻结或查封被申请人相应财产,并需支付财产保全费用。财产保全可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多种措施,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同时,法律还准许其他保全方法,如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等。对于
房屋解封的条件和相关法律规定。房屋被财产保全后,可以通过未起诉、提供担保、撤回申请、新裁定和履行义务等方式申请解封。同时,《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为解封提供了法律支持。申请解封需遵循相关程序和法
拍卖标的物的法律规定。其中,禁止拍卖的物品如国家自然资源等不得进行拍卖;限制拍卖的物品包括房地产、国有土地使用权、文物和国有资产等,其拍卖需依法进行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国家限制流通的物品依法只能在特定主体间进行买卖或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