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拍卖会如期举行。拍卖人在未告知拍卖竞价幅度、拍卖标的物所涉土地增值税等税负瑕疵、竞买人之间存在关联企业的前提条件下,草草宣读若干拍卖的事前告知事项后,即以相当于房产评估值的价格起拍,258号竞买人举牌应拍。拍卖人三次迅速询价,无人应答后,即一锤定音结束拍卖。这一拍一合,历时不到一分钟,全场一片哗然。
在拍卖人与竞买人共同确认的拍卖告知事项中,明确要求竞买人应在拍卖人确定的起拍价和竞价幅度范围内进行竞价拍卖。但拍卖人制作的拍卖录像和竞买人盖章确认的拍卖须知等资料显示,在实际拍卖过程中,拍卖人在宣布起拍价后,却不知何故将竞价幅度的程序省略,并在60秒内迅速结束了起拍价高达几亿元的拍卖。
据初步预算,按照成交价计算,本次拍卖标的物将涉及近1亿多元的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但本次拍卖未向拍卖竞买人披露,拍卖成交后所设拍卖标的物的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和承担方式,有关部门也未事先向债权人和债务人事先告知。大厦所有人感到,这会导致竞买人对上述标的物的瑕疵未能作出合理判断,并可能导致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最终共同受损,同时也使买受人最终从中获取暴利。
作为大厦所有人的该公司还了解到,本次拍卖的三家竞买人是关联企业。存在相互关联的企业作为竞买人共同出现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卖人在明知的情况下,却未能予以披露。
以上种种现象是否违反有关法律,是否会导致拍卖无效?由于此类执行拍卖的委托人是法院,大厦所有人并非拍卖当事人,如果大厦所有人对拍卖行为有异议,应选择什么救济渠道?
我国《拍卖法》尚未对拍卖活动的具体行为作出全面规范,地方法规和拍卖协会也未向社会发布具体的拍卖实施规范。因此,上述问题也引起法学界思考。
拍卖标的物的法律规定。其中,禁止拍卖的物品如国家自然资源等不得进行拍卖;限制拍卖的物品包括房地产、国有土地使用权、文物和国有资产等,其拍卖需依法进行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国家限制流通的物品依法只能在特定主体间进行买卖或交换。
拍卖委托主体相关内容。在拍卖中,委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拍卖企业在接受委托时需审查委托人资格。委托人享有办理委托拍卖手续的权利,需向拍卖人提供身份证明、所有权证明等。拍卖标的须是国家允许买卖或可依法处分的物品或财产权利,需经审批的物品委托
要有两个以上的竞买者。买卖中要含有价格竞争因素。合法原则体现在,一是拍卖程序要合法。拍卖人和委托人必须按照严格的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拍卖事宜。二是拍卖物的要合法。拍卖人在接受拍卖委托时必须要求委托人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和拍卖标的和物的产权证明。房地产拍卖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竞买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并且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竞买的。第二十三条 拍卖人不得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己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第二十四条 拍卖成交后,拍卖人应当按照约定向委托人交付拍卖标的的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