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招标投标 > 招标 > 招标项目的规模和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招标项目的规模和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时间:2024-07-17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074

法律咨询:招标项目的规模和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律师回答: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需要满足以下标准之一:

  1. 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2. 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3. 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4. 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前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对于必须招标的项目,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招标人可以经项目审批部门核准采用邀请招标。其中,属于省重点项目的,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1. 因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2. 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
  3. 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
  4. 采用公开招标的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过大
  5.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宜公开招标

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投标人指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对于依法招标的科研项目允许个人参加投标的情况,投标的个人适用本法有关投标人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如果国家有关规定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投标人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

第二十七条: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对于建设施工类的招标项目,投标文件的内容应当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以及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

第二十八条: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并不得开启。如果投标人少于三个,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

对于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第二十九条:投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或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补充、修改的内容将成为投标文件的一部分。

第三十条:如果根据招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实际情况,投标人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说明。

第三十一条:两个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联合体各方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如果国家有关规定或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联合体各方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资质等级按照较低的单位确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招标代理合同的不完善之处

    招标代理合同的不完善之处。合同示范文本格式条款存在缺陷,监管机构审查不严格,配套文件也存在不完善情况。具体表现为服务收费标准偏低,编制招标文件服务费用不合理,非全过程招标代理缺乏确定的收费标准,服务收费上下浮动幅度过大。这些问题影响了招标代理合同的执

  • 公开招标报名不足三家时的法律处理办法

    公开招标报名不足三家时的法律处理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招标人应重新招标。无效投标文件将被拒绝。重新招标后若仍不足三家,对于必须经过审批的项目需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其他项目则可根据招标人自行决定处理方式。

  • 招标代理合同

    在招标代理合同下,甲方与乙方关于某建设工程的招标代理事宜进行协商并达成的合同条款。合同内容包括代理业务的内容与形式、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委托期限、费用支付方式及日期、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等。双方在合同中明确了代理内容、代理形式、工程概况和招标范围

  • 公开招投标程序的步骤

    公开招投标程序的详细步骤。从项目审批开始,到招标工作启动、招标策划、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招标文件澄清、开标、评标、评标报告和中标通知,最后签订合同。过程中可加入资格预审环节,对投标人资格进行审查。

  • 合作管理协议
  • 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的法律规定
  • 工程监理费收取标准是怎样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