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其他好处,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参加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向他人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属于不正当行为。
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或者在评标过程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要求。
评标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属于违规行为:
评标过程中使用招标文件没有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规定。
评标标准和方法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投标人的内容,妨碍或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并且影响评标结果。
应当回避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人参与评标,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规定。
评标委员会的组建及人员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规定。
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有违法行为,并且影响评标结果,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规定。
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或者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在所有投标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确定中标人,属于违规行为。
根据不同情形,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对于评标委员会成员出现第1种情形,应取消其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不得再参加任何招标项目的评标。
对于评标委员会成员出现第2种情形,应取消其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不得再参加任何招标项目的评标。
对于评标过程出现第3种情形,评标无效,应当依法重新评标或者重新招标。
对于招标人出现第4种情形,擅自确定中标人的,中标无效,由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
治安案件的跨地域抓捕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异地抓捕。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但如果居住地公安机关更适宜管辖,也可以由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涉及特定案件的除外。公安机关在抓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确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行政处罚后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各种情况,包括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的法律处理流程。文中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如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区别,以及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刑事案件公安不立案的处理方式和自诉案
没收违法所得的定义和实施方式,包括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剥夺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财物。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计算需要准确查证,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并遵循“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缴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愿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