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其他好处,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参加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向他人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属于不正当行为。
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或者在评标过程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要求。
评标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属于违规行为:
评标过程中使用招标文件没有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规定。
评标标准和方法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投标人的内容,妨碍或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并且影响评标结果。
应当回避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人参与评标,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规定。
评标委员会的组建及人员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规定。
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有违法行为,并且影响评标结果,违反了评标程序的规定。
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或者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在所有投标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确定中标人,属于违规行为。
根据不同情形,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对于评标委员会成员出现第1种情形,应取消其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不得再参加任何招标项目的评标。
对于评标委员会成员出现第2种情形,应取消其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不得再参加任何招标项目的评标。
对于评标过程出现第3种情形,评标无效,应当依法重新评标或者重新招标。
对于招标人出现第4种情形,擅自确定中标人的,中标无效,由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在概念、行为性质及处罚等方面的区别。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其情节未达刑事犯罪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行政拘留、罚款等,而刑事违法行为的处罚更为严厉。同时,治安管理处罚需遵循行为与处罚法定、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包括适用的主体、对象、时效以及处罚权的设定和限定。行政处罚主体必须是享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违法行为客观存在且具备责任能力才能适用行政处罚。同时,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由国家有权机关在立法时进行配置,不同层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复议改变是否能加重行政处罚的问题。规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得对申请人作出更为不利的复议决定,不得针对同一事实加重处罚。同时,如果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应移交相应的有权机关处理。此法律适用于中国,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