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评标办法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至关重要。根据《招标投标法》中列明的两种评标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利与弊,才能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自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首次允许招标人可以选择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该办法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防腐倡廉效果好、评标办法操作简便等。目前,大多数工程施工项目招标首选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由于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施工单位可能会在后期提出高额索赔要求。
低价中标可能导致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工程质量。
低价中标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各投标人竞相压价,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低价中标可能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程,进而形成“半拉子工程”和“胡子工程”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主要有:
由于企业改革不到位,尚未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无法承担亏损的风险,给工程建设造成困难。
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要求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各方在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标底、建设工程合同等方面有管理实力,而目前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于投标人缺乏独立的估价系统,对经评审的最低价过于看重低价竞争,容易意气用事,竞相压价,而不是将投标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及企业的承受能力之上。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同一建设工程的成本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是不相同的,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十分困难。
综合评估法是目前建设工程招标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评标办法,其优点包括:
综合评估法综合考虑了工程报价、工程质量、施工工期、财务状况、综合实力、信誉、业绩、服务、优惠条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等多个因素。
综合评估法兼顾了价格和技术等方面因素,能客观反映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
综合评估法能够全面评估投标单位的总体实力。
业主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调节评分项目及分值权重,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综合评估法能够将难以用金额表示的某些要素量化后进行比较,从而公平地开展评标工作。
然而,综合评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主要缺点包括:
评分标准中某些项目的量化不科学,可能导致评标结果不准确。
评标时间过短,评标专家对投标文件中的资料不能全面仔细地了解和核实。
业主和评委的主观性较大,易出现不公正的评标。
评审的标准过于全面,忽略了招标人对价格的重视,特别是在设置标底的评标过程中,常出现价高者得的现象,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
科技项目招投标的特殊性。由于科研开发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存在较大的风险,科技项目招投标有别于其他项目的招投标。投标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先进性以及多个因素。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相关的招投标法律知识,包括招标流程、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认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规规定的投诉处理细则,强调了投诉处理的重要性和难点。文章指出存在的恶意投诉、投诉形式不规范等问题,以及处理投诉时的困难,如匿名投诉、信息不完整和投诉处理程序不规范等。呼吁规范投诉处理流程,提高投诉处理效率,维护招投标活
联合招标各方必须签订联合招标协议,明确出资额、知识产权归属、项目管理方式、承担的责任等;第十四条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招标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存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国务院对特定招标项目的评标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