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制定和实施竞争规则,完善宏观调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经营者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和自愿联合,依法进行经营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然而,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其地位,以排除或限制竞争。对于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关键行业以及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将保护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并对其经营行为、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管和调控,以维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技术进步。在这些行业中,经营者应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1、达成垄断协议
达成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旨在排除或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其他协同行为。垄断协议可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
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旨在排除或限制相互竞争的协议。其主要表现为: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原材料采购市场;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联合抵制交易。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达成的对竞争造成排除或限制影响的协议。其主要表现为:固定向第三方转售商品的价格;限定向第三方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也称为滥用市场竞争优势。它指的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其地位,从事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无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无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无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无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方面实行差别待遇。
3、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或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经营者集中不仅指两个以上经营者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经营者,从而影响市场结构和竞争状态,还指一个经营者通过特定行为取得对另一个经营者部分或全部控制权,同样影响市场结构和竞争状态。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数量众多、互不依存、产品存在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以及可以形成产品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均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产品差异使得厂商之间存在竞争可能性。同时,行业内的厂商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这些团体内部产品差异较小
《反价格垄断规定》中的价格垄断行为定义及其相关规定。价格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使用价格手段排除限制竞争等。还讨论了价格垄断的危害,如导致资源配置失真、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减少社会福利等。同时,对协同行为的认定及行业协
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及其适用范围,包括价格垄断行为的定义和类型,特殊行业的经营者责任,以及禁止的价格垄断协议等。同时强调了行业协会不得从事排除、限制价格竞争的行为,并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从事价格垄断行为。摘
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实施集中的后果。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转让营业等,以恢复市场竞争状态。同时,违法经营者还可能面临罚款。文章还介绍了垄断竞争的产生原因,包括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制度试点的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