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垄断行为 > 具体行政性垄断行为包含哪些内容

具体行政性垄断行为包含哪些内容

时间:2020-05-25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829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是不允许进行垄断的,比如米、菜,而在我国还是有些东西可以进行垄断,就比如政治性垄断,那么行政性垄断的本质有哪些?具体行政性垄断行为包含哪些内容?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具体行政性垄断行为包含哪些内容

行政性垄断首先也是一种经济垄断一经济上的、经济领域的、以经济为内容和目的的垄断;而不是以行政权力垄断为目的。只是这种经济上的垄断实现的原因是行使权力的结果,而不是或主要不是企业所能直接做到的。行政垄断的实质,是行政权力超出其权限范围而运用于市场关系中,从而实现行为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它是一种追求利益的行为,因此,行政垄断本质同样是经济垄断,行政权的介入是垄断力的来源。在既定的相关市场上,行政权力的来源是唯一的,因而行政垄断主体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在限制竞争的效果上,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的表现也没有区别,即同样使得在即定的相关市场上,形成一种垄断状态。

行政性垄断的特征

首先,从行为主体看,行政性垄断行为的实施者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而非市场中的经营者或竞争主体。

其次,从形成原因及对竞争的作用情况看,行政性垄断是行为主体通过行政手段将行政管理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经济竞争活动而产生的,它的优势来源是行政权力,而非经济性因素。它始终是由非经济性的行政权力发挥作用的,其作用的经济主体往往达不到规模优势的水平,技术、设备也未必先进,经营的又多是缺乏替代品的产品,于是,就会形成这样一种状况:即这些主体本身的经营状况很可能是低效和落后的,而却又凭借行政垄断获取丰厚的利润。这一状况清楚地反映出行政性垄断对竞争过程的扭曲和对竞争结果的破坏。

第三,从危害结果看,行政性垄断除具有经济性垄断所造成的诸如限制、破坏公平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经营管理低效率、动态技术低效率等损害后果外,还使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则屈从于行政干预,丧失其协调生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调节功能,人为设置市场壁垒,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并助长行业不正之风,增加干部以权谋私的空间,诱发腐败,引起人们对政府信任度的降低,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隐患与政治危机。

一、行业、部门垄断

第一,行业、部门的行政管理机关开办经济实体,利用手中的审批权、物资权、信贷权、税收优惠条件等,参与同行业的不平等竞争。

第二,为保护本部门、本行业企业的经济利益,封锁市场,限制行业、部门外其它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三,限定客户和消费者只能购买本部门、本行业下属企业或挂靠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商品。

第四,限定客户和消费者购买本部门、本行业关系户的商品。

第五,限定客户和消费者接受指定单位的有偿服务。

二、地区封锁

即指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从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出发,采用各种不合理手段制造障碍,限制地区间经济贸易往来,割裂地区间的资源联系,损害市场统一与公平竞争的行为。其具体表现形式有:第一,阻止外地企业进入本辖区。第二,限制辖区内外地商品的销售。第三,限制本地产品、技术外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界定及制度架构

    国外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制度架构,分析了不同国家反垄断法的差异和特点。同时,也界定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为社会整体效益,强调其作为经济法的子系统追求效率价值的重要性,以应对我国经济现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要求。

  • 自然垄断与行政性垄断

      目前我国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对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行政性垄断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自然垄断往往带来效率经济增加社会总体福利,而行政性垄断则不仅容易导致行政腐败的出现,更会造成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从经济运行上看,自然垄断往往要依赖一定的产业网络才能正常

  • 简论行政性垄断

      许多学者认为,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共同构成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而行政性垄断对竞争的危害远甚于经济性垄断。因此,反行政性垄断是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行政性垄断是指中央政府所属的各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各管理部门以及被上述政府和政

  • 行政性垄断及限制竞争行为具体包含哪些行为

    6、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者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 反垄断法与价格规律的相关内容
  • 具体行政性垄断行为包含哪些内容
  • 行政垄断行为主体是指哪个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